本报讯 在刚刚出炉的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考核评比中,宣城市在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取得了省辖市排名第二的佳绩。记者了解到,过去的几年,宣城市在承接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承接产业转移抢滩效应日益显现。
记者在示范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上看到,宣城市在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方面,均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其中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三,财政收入增幅在示范区各市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示范区各市第三。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的承接平台建设取得突出成果。全市现拥有13个省级开发区,并通过行政区与开发区合一、“一区多园”等多种形式实现转型扩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宁国开发区拟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据2011年的统计数字,13个省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54.6%,入园企业占全市总数的55.6%,实现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8.6%和42%。
重点项目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抓手和直接体现。仅2011年,宣城市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382.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这年全市还新签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1个,协议引资额128.4亿元,新签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7个,总投资163.5亿元。另外,中鼎橡胶密封产品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计划,宣州博瑞特高效节能锅炉产业化、旌德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项目列入国家环资项目计划。
在连续多年的大投入中,城市配套功能在逐步完善。尤其是市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高等院校,在全省成为首创,并在专业设置上以服务于示范区建设为主。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完成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同时,宣城市由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通道等构成的全新交通网正在抓紧建设中。
宣城市还积极利用自身条件,在“合作共建”上凸现特色,有效破解了要素制约瓶颈。在全省率先开展“飞地经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通过政府双方、政府与开发区、开发区与企业、开发区双方等模式开展合作共建,全市共有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开发区经都产业园等9个合作共建园区,其中郎溪尤为突出。在合作共建的成功模式中,苏浙等一批企业纷至沓来,呈现出扎堆效应。
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宣城市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组织编制了示范区建设规划、集中示范园区规划、开发园区扩区规划和产业招商规划,强化空间开发建设规划的刚性约束,从而保持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项目调度例会制度,通过跟踪服务,突出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加快产业升级进程,宣城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服务、汽车及零部件、房地产、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个产业为重点产业,对应成立了六大产业招商领导组。近期宣城市正在进行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个全新的软环境正在形成中。
(本报记者 段北生)
新闻推荐
在很行里取钱,好不容易排队轮到自己,却有人明目张胆地插队,原因只因他是金卡用户!遇到这样的事,你会不会生气?近日一网友就因为在工商银行排队取钱遭遇金卡用户插队气愤不已,因而在十八巷论坛上发帖吐槽...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