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由此拉开大幕。近期本报特开辟专栏进行专题报道。
宛陵湖景区项目是结合宛陵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而实施的项目,也是宣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一项重点工程。近日,记者走进宛陵湖建设工地,感受紧锣密鼓的施工热度,寻访宛陵湖的“前世今生”。
项目由来:
集中智慧 构筑山水园林城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宣州市建委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到1998年,在进行第三轮城市规划时,请来上海市规划局一位已经退休的范姓老局长,到这里察看了地形地貌之后,发现城南地势较低,而南北两面的城区和夏渡地势都较高,周边有五条小河流入城南地势低的地带,每到雨季的时候,就容易受涝,如果在通往宛溪河口的地方设置一个闸,便可以形成大的蓄水面。于是范老局长提出:“北有敬亭山,南有大水面,形成南北山水呼应,并通过园林景观带相连接,就可以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特征。”
2000年宣城撤地设市,规划工作得到更多重视,在沿用98版规划的基础上,宣城市邀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规划进行论证,并着眼于包括县、乡镇在内的全市整体规划。其间,又请来高层次人才进行论证。在城市规划不断修改和论证过程中,尽管有些方面意见不同,但在城市南面修建大湖的建议,一直得到了赞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成为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共识。2003年,宣城市委托中规院进行城市规划修编,也就在这个时候,宛陵湖的规划也着手编制,当时由同济大学一位李姓教授牵头,并拟出了规划的初稿。但由于特殊原因,规划稿并没有交付宣城市。2006年,市政府邀请同济大学的风景科学研究所刘滨谊教授,正式牵头编制扬子鳄湖(暂定名)景区规划,也就是现在正式命名的宛陵湖,并形成了现在的规划版本。2009年9月,景区核心区规划由市政府批准。
可以说,宛陵湖的建设,从提议到规划,历经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反复研究和论证,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成熟的过程,也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建设现状:
加快进度 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作为宣城市一项重点市政公益工程,2009年宛陵湖项目首个实施“先安置、后拆迁”,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动迁户居住条件改善的双利双赢。为了进一步推进宛陵湖项目建设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宛陵湖景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部下设八个专业组,具体负责土地房屋征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环境保障、信访维稳、宣传信息、监督考核等,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宛陵湖项目分三大部分实施:桂花园安置区项目、滨湖路工程项目和景区部分。桂花园安置区一期工程自2008年11月开工,2010年12月建成。拆迁户已入住,小区内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用房、菜市场、自行车库、篮球场等设施均配套到位。滨湖路工程是景区内一条景观通道,全长3.4公里,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通车。景区部分,前期已完成了宛陵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周边地区概念性规划、湖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资源论证报告、防洪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等项工作。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做好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3月2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颜银河主持召开第37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