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气象局门口,遐想千万,怀想自己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新知。
美好的旅程开始了。第一个地方是气象仪器集中观测点。看!那是什么,几根温度计平躺地面。经过解说,才明白那是地热传感器,测量地下土壤温度。除此之外还有测量风速的风杯,测量土地冻土情况的冻土器,还有大型、小型雨量器,这些都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想象中的气象世界。
在放映室,我们观看了两段科普片,了解了九大行星,这使我深刻知晓了自己所生存的星球是独一无二的,还让我了解到气象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一次的观影意义远远胜过我看一些所谓的“大片”。这种科普片让人受益匪浅。接下来则是有关雷电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雷电的形成、防护和被雷击中后的急救等。这更加的让我认识到适应大自然、遵循其客观规律的重要。
天气预报是怎样播报的?现在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看见主持人的播报,让我越发的觉得天气预报的播报是困难的,这不仅要有卓越的口才,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让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态度。
因为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有每一次的新知和感受。
意犹未尽
市三小四(2)班 汪煜
要不是成为宣城小记者,哪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观气象·识天气”的社会实践活动?
那片空旷的草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仪器。一位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气象小姐,一一地给我们讲解这些仪器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到了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气象小姐说:“这是金属温度计,这是传感器,可以测量地下温度。”她一说着,好多小记者们都在认真地做笔记。这以后,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仪器的名称,像地温器、雨量桶、日照计、蒸发皿等等。
在气象局的一幢大楼里,我们见到了一座大沙盘,那上面展示的是全市气象观测站和人工增雨分布图,原来,宣城市境内还有这么多的气象观测站啊。紧接着,我们又看了两部科普片,还听了防雷中心专家的讲课,体验了天气预报的节目录制、气象数据的分析课……
这种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真让人大长见识。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得太快了,家长们来接我们回家时,一路上大家还意犹未尽呢。
气象零距离
市二小五(1)班 章思诚
期待已久的“观气象·识天气”实践活动来到了!
气象局是啥样?有些什么装备?天气预报的数据又是怎么得来的?为了拉直这一连串的问号,我早早地来到市气象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森林公园”,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植物。
我们首先来到气象观测场,看到了许多白色箱子、大风车和不知名的仪器,经过王老师一番解说,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些是用来测量温度和风速的。接下来王老师又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闪电定位、电线结冰、降雨、日照等十八个项目。通过这些仪器而得到的数据就是预报时的数据。
如果说王老师的讲解是细致而生动,那接下来防雷专家的介绍就更精彩、震撼。他通过几件真实事例,讲述了雷电的破坏力、杀伤力,并指导我们怎样去防雷怎样保护自己。
参观气象预报中心和科普展厅时,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气象影视中心。我们现场观看了“天气预报”是怎样拍摄的,并和主持人零距离接触,有的小记者还亲自体验了当主持人的感觉。
气象之行,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快件缺斤少两,固然让人气愤,可如果快递公司服务态度好,处理得及时妥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本报记者小金就没有那么好运,她偏偏遇上了一个“服务态度和处理方法都让人窝火”的快递公司。大约2周前,小...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