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宣城的楹联文化

来源:皖南晨刊 2014-09-11 17:40   https://www.yybnet.net/

·钩沉·

宣城的楹联文化极其灿烂与丰厚,由宣城市敬亭山诗词学会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敬亭山古今楹联》就收录了上至唐代、下到当代1200年来宣城较有名的楹联1500余幅。这些名联佳对,基本上反映了宣城重大的历史事件、风土人情、地理风貌,它值得人们回味、欣赏,继续继承与弘扬。

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前109),丹阳郡治设宛陵,晋太康二年(281)即改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府的所在地,“邦宁国泰千秋享,人杰地灵万代传”(佚名),这副对联说的就是宣城作首府治的历史沿革。到了南齐,谢脁出任太守,他来到宣城后,在郡治之北陵阳山建筑一室,取名“高斋”,在此理事、生活。由于他在此为宣城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善事,宣城人民为怀念他于“高斋”旧址建一楼,取名“谢脁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梦悬日月青莲赋,诗系诗山谢脁楼。”(佚名)说的就是这段历史。李白是谢脁是铁杆“粉丝”,他“一生低首谢宣”。他踏着谢脁的足迹,七次来宣城,并把宣城作为他的第二个故乡,安家敬亭山,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在敬亭山上宣城人民为了纪念他,修了“太白楼”,“亮节高风,声名散落山河外;宏篇椽笔,诗句流传天地间”,清文学家施闰章为“太白楼”所作的对联。这副联把李白使敬亭“扬其晖”的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在宣城涉及到这类历史事件与人物的例子很多,梅文鼎、梅尧臣、施润章、胡适等都专人联。

宣城的绩溪、旌德等曾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徽州人走出后做官和行商,但这两者都必须有文化,所以在徽州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文风兴盛,著名徽商产业胡庆余堂中有这样一副反映徽州人对读书与经商关系的看法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及第难,知难不难。”这样,“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风气在徽州形成。徽商遍布各地,财势强大,在中国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因需科举入仕,儒家思想的忠孝节廉、轻利重德、尊老爱幼、三纲五常、劝学为善、克制欲望、遵守礼节等内容和农耕文化注重土地、重视农业的特征在徽州民居楹联中处处体现。 (上)

新闻推荐

他用脚步量中国 内蒙古“海参哥”徒步7000多公里,来到宣城

贫困童年9月10日中午11时许,记者在市烟草公司门前遇到了来自内蒙的小伙姚建国,刚刚从芜湖县走到宣城的他正坐在路边休息。虽然从早晨5点起床出发,一直走到中午11点多,但是他看起来并不疲惫,和记者交谈...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宣城的楹联文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