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首届环卫工人节到来前夕 听听环卫工人的心里话

来源:皖南晨刊 2014-10-16 17:28   https://www.yybnet.net/

无论大街小巷,只要他们经过,立刻会变得一尘不染——他们就是默默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和整洁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

为了表达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并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事业的良好氛围,宣城市决定于10月26日举办首届城乡“环卫工人节”。在这个节日到来前,记者走近我们的“城市美容师”,了解他们的辛劳与期盼。

地点:水阳江大道与玉山路交叉口

人物:49岁的殷腊梅

不愿接受采访 怕耽误扫地

14日上午9时许,市区水阳江大道与玉山路交叉口附近,殷腊梅正在将扫好的一堆堆落叶撮起来装袋。

看到记者将相机对准她,她焦急摆手摇头:“不要拍!难为情!”即便记者再三解释,她也不愿意拍照。说到采访,这个49岁的大姐更是满脸为难:“太耽误时间了吧?我还要扫地呢!”

记者只好改变“策略”,问她:“最近风大,路面上的落叶增加了不少吧?”殷大姐一听问到自己的工作,整个人立即放松不少,马上像放鞭炮一样介绍起来:因为路边落叶增多,每天的垃圾量比平日多了2至3倍。平时9点多,路面的普扫早就结束,她只需要在路边守候着,捡一些飘浮物。可是秋风来了就没那么轻松了。

“小薛,那边有个飘浮物!”正聊着,殷腊梅举起手中的钳子,指着马路上一个被风吹着跑的白色塑料袋,示意不远处的同伴去捡,并嘱咐她“注意车”。

殷大姐告诉记者,她和小薛负责附近1公里的卫生,这一片除了最近落叶比较多外,平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车窗垃圾多。“到红灯时,一些停着的车里就会有人扔东西出来,擦嘴的纸巾、烟头、烟盒……多得很。”

“你们是记者,应该呼吁,让这些人能自觉点。”聊多了,殷大姐兴致也高了,她还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当环卫工人,因为“看着路上干干净净的,心里舒服”。

地点:鳌峰东路延伸段大桥

人物:53岁的徐桂兰

为借厕所 常被翻白眼

和殷腊梅的风风火火相比,徐桂兰显得十分慢条斯理。这位两鬓有些斑白的大姐,拿着扫帚、铁钳,已经在桥上扫了6年的垃圾。她说她不怕脏,不怕累,最怕下雨。

“桥上光秃秃的,没有什么遮挡,如果下雨,没有任何地方躲,就只能穿着雨衣,任雨淋。”徐大姐性格憨厚,话语不多,这是她和记者说的最长的一句话。

其实,早在去年夏天,记者就曾采访过大桥上的环卫工人——他们被宣州区环卫处认为是夏日最辛苦的工人。因为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找不到一处可以遮挡太阳的地方,更别提找户人家倒杯水喝了。令人心酸的是,为了尽量少晒一点,很多工人都会把自己缩进桥梁栏杆的阴影里。

显然,难过的不仅是夏天。这不,天才刚冷,徐桂兰就穿起了秋衣秋裤,外套更是套了两件。“风大,冷,没办法,冬天更是要把整个人都包住。”

上厕所也是一样。通常这里的工人跑完整座桥,还不一定能顺利找到厕所。“为了借厕所,被人家翻白眼的次数太多了。”徐桂兰说。

地点:宣城东出口收费站

人物:47岁的王昌珍

滚滚车轮下“抢”垃圾

10点多,宣城东出口收费站附近,在车辆急速行过的间隙,徐桂兰手握一把铁钳,来回奔波在马路两边。她不时夹起散落在马路上的废纸和泡沫,快速丢进左手拎着的编织袋里。

王昌珍,这个47岁的大姐,从做环卫工开始,就没有多少机会好好把家里拾掇一下——别人忙的时候,她也忙;别人休息的时候,她更忙。

刚被分到东出口这儿工作时,她就被告知,这里是宣城的东大门,这里的环境代表了宣城的脸面,一定要认真对待。况且,这里汇聚了进城、出城、去往黄山和郎溪等方向的车流,卫生压力本就巨大。

每天早晨4点多,王昌珍就要起床。匆忙料理家务后,6点之前就走上工作岗位,抓紧清扫,好让来往的人们能够走上干净的路面。

和很多环卫工人一样,王昌珍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些市民能自觉一点,少吐一颗口香糖,少扔个烟头。“经常会遇到年轻人随手乱扔垃圾,有时忍不住上去劝一声,对方却会冲我们发火,说他们不扔东西,我们就没活干了,真是气人!”

地点:东门大桥

人物:49岁的宫春友

穿雨靴防蛇 脚都烂了

上午11点,东门大桥下几抹橘黄色的身影,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是几个环卫工人正在打捞宛溪河边的垃圾。

秋风吹得路人都裹紧了外套,可拿着竹竿打捞垃圾的宫春友,却在秋风中沁出汗珠。“别看这竹竿不长,往往为了一片树叶、一片纸屑、一个废弃的塑料袋,就得使出浑身力气,来回拨动、捕捞,怎么能不出汗?”宫春友笑着解释。

随着他来回挥舞竹竿,不少漂浮在水面上和埋在淤泥中的垃圾,被逐一捞到岸边。另外几个环卫工人开始拿着铁钳,将垃圾装进蛇皮袋。

“河里的垃圾都很重,一袋垃圾估计有七八十斤。”宫春友说,一般一天下来,他们要捞近20袋垃圾。“实在拎不动,就把捞上来的垃圾放在河边晒一晒,等水分蒸发了再装袋子拎上去。”

记者注意到,每一个河道环卫工都穿着雨靴,便问:“你们还得下河吗?”工人们说,穿雨靴,防水是其次,因为大部分他们都是站在岸边,靠竹竿打捞,最重要是防蛇。“不少地方草丛都有半人深,有时踩在里面,就有蛇头冒出来。”宫春友说,因为常年穿雨靴,每到夏天,大家的脚都会因为不透气而脱皮、开裂。

但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让工人们最难忍受的,是河道附近居民的低素质。“北门闸子口那边的河道旁,经常有居民将尿桶对着河里倒,还有一些居民,将屎袋子直接扔进河里……”

新闻推荐

铺设电力管道

10月17日上午,施工人员正在市区九州大道附近的人行道上打孔,准备铺设电力管道。据了解,近期宣城市城区东部、西部部分地区在进行110千伏城市中心变出线工程,建成后可以大大提高城市供电能力与质...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首届环卫工人节到来前夕 听听环卫工人的心里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