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居住的小区休闲广场上,安装了四、五种健身器材。刚搬进小区时,每逢清晨和傍晚,常有小区居民在健身器材上运动。因年久失修,有的器材已经有些移位松动,有的出现了“缺胳膊少腿”的现象;加上有人在器材旁放置杂物,影响居民使用……时间长了,居民也就不进去玩了。久而久之,这些健身器材逐渐锈迹斑斑,淹没在杂草之中,变成了一堆废铁。对此,小区居民们感到十分可惜。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宣城市各小区或社区都先后建起了健身休闲广场,并纷纷安装了“太空漫步”、“太极推柔器”等户外健身器材,给群众健身带来了便利。遗憾的是,这些健身器材大多偏向中老年人,适合青少年的不多,加上这些健身器材装在户外,缺乏后续管理和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健身器材不少出现了“缺胳膊少腿”现象,成为市民锻炼的安全隐患。更令人困扰的是,健身器材损坏了居民不知道找谁——是物业公司还是社区?或者是厂家和体育局?
全民健身工程惠及民生,而健身设施的推广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意义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为公共健身器材“健身”呢?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多管齐下,主管部门要出台管理办法,制定户外健身器材管理、维修制度,加强维护、巡护等,以此从技术规范、财政投入、日常管理、器材维护等都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在各社区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具体负责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起“随坏随修”的健身器材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这样既解决了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又让健身器材真正“动”起来。
此外,公共设施需要市民共同呵护。如许多居民不当使用,常常把健身器材当做晾衣杆,并随意攀爬、玩耍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健身器材的提前老化和损坏。因此,市民们应从自身做起,正确使用、文明使用健身器材,形成人人爱护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道德风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汪鸣)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为保障施工安全,近日,市住建委分别为4台塔吊及2台人货电梯安装了监控“黑匣子”,以此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近年来,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频发,造...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