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鸣
阳光校园内的“爱心电影院”
7月8日下午,在阳光中学一幢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市红十字志愿者高家騋正和几位志愿者架起投影机,他们准备播放电影。不一会儿,转移群众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起。当电影画面开始播放时,人群里传来一片小小的喜悦声,随即立马安静下来,群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电影。
第一天播放的电影是《地道战》,高家騋立即在网上搜索资源,用笔记本连接上投影机,电影展现在转移群众眼前。直到晚上7时,高家騋见天气转阴,才将投影机搬进教室,但村民们不肯离开。本应该回家休息的高家騋不忍心拒绝村民,又播放了一部爱国电影《开国大典》。
“阳光中学安置点被启用后,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进驻安置点,除了搬运物资外,了解到转移群众的精神文化方面也有需求,经上级部门同意,从7月8日起开始播放电影,截止到10日上午,已经播放了近20部电影。”高家騋说,阳光中学已有533名转移群众入住,其中不少老人对“爱心电影院”情有独钟,一天到晚都会坐在“影院”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小兵张嘎》《地雷战》等著名抗战影片特别受到群众的欢迎。
“爱心幼儿园”传来阵阵欢笑声
记者在校园里看到,不少老年人带着孙儿,这些孩子有的十几岁,有的才一岁左右,老人与孩子成为校园里的“最佳拍档”。走到一幢教学楼前,一间教室里传来了阵阵歌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原来,几名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玩玩具,唱儿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爱心幼儿园”的园长名叫开娟娟,是宣城市橄榄绿幼儿园的园长,阳光中学安置点启用后,她和同事们纷纷加入了宣州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开娟娟了解到,被转移来的幼儿比较多,她便产生了搭建一所“爱心幼儿园”的想法。开娟娟向市、区两级红十字汇报了想法,得到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娟娟与同事们开始摸底调查,记录下2至6岁孩子的信息,并告知家长校内设立“爱心幼儿园”的事情。截至发稿前,开娟娟一共接收了35名幼儿。
“我们每天早上8点30分开园,11点半放学,下午2点送来,晚上5点接走。”开娟娟说,一开始发现校园里的桌椅太高,不适合幼儿,她与同事们便将幼儿园的桌椅搬来。每天上午和下午,开娟娟和同事们都会给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带来食品与牛奶饮品,给孩子加餐补充营养。
“小保姆”贴心服务获得点赞
在阳光中学里,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积极搬运物资、登记捐款、服务村民、清洁卫生……他们及时出现在需要他们的地方,就像“保姆”一样无微不至,这其中就有两个“小保姆”获得了村民的称赞。
两个“小保姆”名叫姚远和高翔。姚远是一名即将上初中的少年,在电视上看到安置点急需志愿者招募后,第二天一早就跑去报了名,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后,被分配到阳光中学安置点,当起了楼道服务员。高翔则是一名即将上高中的少年,同样是看到电视上招募信息后,他和姚远一同当起了楼道志愿者。
就这样,两个“小保姆”走在了一起。他俩每天早上7点半到校园,晚上7点半离开,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楼道里给老人和孩子做服务。“我俩在楼道里陪老人聊天,聊书本上的小故事,有时候还讲笑话给老人听。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打饭不方便,我们就下楼替他们打好饭送上来,每天替楼里的老人冲开水。”两个“小保姆”的工作量不小,据手机上的运动软件记录,他们每天平均要走2万多步,合计10多公里的路程。
“这两个少年真是好心人,每天给我跑上跑下的,我们都很喜欢他们。”楼道里的一位老人笑着说,这两个少年组合就像亲人一样给老人们服务,比亲孙子还要亲!
新闻推荐
宣城中学高一(7)班 张一帆双桥、沈村、养贤……周边地势较低的农村,洪水已经淹了一楼了!他们祖祖辈辈留下的财物,一切都随水流去。  ...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