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桂运安本报通讯员 洪曙光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土地改革的决定,让土地改革再次成为热点。“任何改革,都要抓住龙头,牵住牛鼻子,不然路子走不宽、走不远。”宁国市委书记钱沙泉深有体会地说。土地改革,正是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和“牛鼻子”。作为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早在两年前,宁国就掀起新一轮土改热潮,如今“土地变股权,农户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已成为宁国农村的新鲜事。
土地变股权,收益靠分红
“家里4亩多田地,不但不需要耕种,每年还能收到每亩600斤水稻的租金。 ”对于土地入股,宁国市南山街道万福村村民程泽山很是满意。老程在外打工,父亲已71岁,过去家里田地没人种、没人管,只能荒芜着。现在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出去后,既不用担心没人耕种,每年还有固定红利。 “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大伙都觉得挺好”。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介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对于农村发展具有牵动作用。依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集体土地为村民小组集体所有,村民小组绝大部分土地因经营承包、开发利用,其使用或承包经营权分散在农户。现实中,土地权利的“碎片化”,为按照规划集中开发利用和经营带来了很多困难。
2011年,宁国市被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当年,宁国市政府就明确:按照自愿原则,农户可以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按照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对入股的土地进行经营管理。宁国市常务副市长刘发明透露,试点当年成立的宁国市畈村营盘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宁国市大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分别达到281公顷和165公顷,很多荒芜的土地被利用起来。
“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实行有偿使用和流转。 ”刘发明笑言,宁国市两年前出台的这一条规定,非常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目前,全市已成立30余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变股权后,农民不愁收益,也盘活了农村经济。从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的太阳禽业公司,便是这一土改新举措的受益者。两年前,畈村营盘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其经营管理的集体土地,以租赁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提供给该公司。如今,项目已红红火火“干”起来,农民安置新区也已先行建设。
产权可交易,农民得实惠
土地产权可上市交易,是宁国市城乡土地使用综合改革的另一亮点。 “土地产权交易的核心,就是必须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并且让农民长期受益。 ”宁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谭浩说,为使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充分实现其价值,宁国市去年成立全省首个城乡土地交易中心,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充分盘活农村土地,并促进土地效益最大化,让农民从土地中多得实惠。
“就质论量、就市定价”,土地租金“随行就市”,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例如,按照稻谷成熟时的市场价格,乘以事先约定的数量,折算成一定的金额,作为股金分配给农民。相关数量和价格,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地的肥沃程度、产出高低来确定。 ”谭浩表示,如此一来,即使农作物价格上涨,农民的生活保障也不会受到影响。
为避免土地投资出现偏差,宁国市严格“挑商选资”,不再“捡到篮里就是菜”。对于土地受让方,城乡土地交易中心实行风险评估,把环境保护和经营方式、经验、实力等作为准入因素通盘考虑,以确保出让受益。目前,土地受让方均为市内外有意在当地投资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的企业,多数为在农业方面有种植经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土地产权交易,更是实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今年1月,宁国市万福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城乡土地交易中心,成功与天浩农林有限公司达成184亩土地流转协议,这是安徽省首宗农村集体土地在城乡土地交易市场公开流转。“过去,公司所有土地租赁,都是一家一户跟农民谈,费时费力。 ”天浩公司总经理汤浩兵坦言,现在通过城乡土地交易中心,免除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繁杂的商洽过程,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在交易过程中,政府也为农民争取到更多利益。目前,借助城乡土地交易中心平台,宁国市已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流转集体土地548亩。
移来耕作层,荒地变良田
将优良的耕作层剥离、搬迁,让荒地摇身变为高质量农田,这在宁国早已不新鲜。 “耕作层是祖辈长期耕作以来进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物,一旦破坏或失去,就难以再生。 ”宁国市长王普认为,将合法建设用地的耕作层剥离、搬迁,是宁国保护耕地的一大探索,而守住耕地“红线”,就是为子孙后代保住“饭碗”。
宁国市长虹村一块108亩的新增复垦地,1年前还是废弃的荒坡地,将其他地方优质耕作层“搬”到这里后,通过测土配方、有机改良,如今已是令人惊羡的良田。宁国市副市长王辉透露,去年宁国市经开区征收4宗集体土地,在土地平整前,委托专门的造地公司,投入100余万元将其中100余亩耕地上的耕作层土壤剥离,获得3万方耕作土,这正是108亩新增良田的来历。
针对山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整理复垦耕作层土壤匮乏的实际,宁国市今年进一步加大被征用耕地的“搬家”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已在宁国市经开区建成耕作层土壤收储交易市场,将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建设供地相衔接,并利用生物技术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实施测土配方,提高土壤肥力,让建设占用耕地异地再现、永不消失。
近日,宁国市更是建立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专项资金,对利用耕作层土壤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按照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每亩最高再补助2万元。目前,该市已剥离建设耕地耕作层1200余亩,通过搬迁再造方式,复垦新增耕地800余亩,通过验收面积500余亩,宁国人从耕作层保护中尝到了切切实实的甜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桂运安)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第一季度农药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安徽省生产的两种农药产品抽检未过关。本次共在北京、安徽等17个省、直辖市,抽查了210批次农药产品,检测了有效成分质量分...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