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桂娟 罗燕
走进宁国市仙霞镇,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美丽田园,还有齐全的休闲设施、整洁的乡村道路、热闹的商业街。在这里,众多的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家乡。
“想挣钱就得背井离乡、留守在家中就只能受穷,这都是老皇历了。现在我们农村妇女家门口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居家创业两不误。 ”仙霞镇村民刘灵枝告诉笔者。 2009年,刘灵枝与家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十字绣穿线加工厂,以加工十字绣的后续包装产品为主。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扶持下,经过几年发展,企业年营业额已逾百万元,100多名员工全是周边的农村妇女。刘灵枝说,现在村里很少看到有妇女打麻将、闲聊,都忙着创业、打工,哪家也没有闲人。
仙霞镇属山区林业镇,有农村妇女4800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竹笋和山核桃,一年中除了收获竹笋和核桃时节忙活一阵,空闲下来的时间,男劳力普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能做点什么呢?当地妇联组织为此多次前往苏浙沪等地考察,为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寻求产业和项目。“通过考察认证,结合地方特色,我们认为发展妇女居家就业创业大有可为,以家庭作坊或当地企业为单位,在不影响妇女基本生活状态的基础上,组织妇女发展来料加工、编织、包装等行业,让她们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能实现增收致富。 ”镇妇联负责人介绍。
方向确定,镇妇联组织全镇妇女干部外出考察手工业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同时多方争取培训资金,邀请专业老师对全镇手工业女能手进行培训,并积极为她们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样品,拓展销售渠道。几年来,全镇共举办妇女创业培训班20余期,培训妇女4000人次,激发了她们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产品市场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女加工能手张丽娟,过去以种植杂粮和少量的竹笋为生,年收入仅5000余元;参加创业培训后,她成立了编织围巾、手套的家庭作坊,年收入达到1.5万元,成了全村妇女居家创业的带头人。
创业的妇女尝到了甜头,她们开辟的就业岗位也让许多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了收入。全镇不少手工作坊的工作时间十分灵活,家里有急事的员工可以随时赶回家照应,有的还可以把工作带回家做,只要按时交工就行。村民刘桥芬的丈夫常年在外打零工,她留守在家照顾中风在床的婆婆和不到3岁的女儿。得知村里开了一个穿线厂,刘桥芬兴冲冲地报了名,每天上午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到穿线厂打工,闲散的时间被利用起来了,每月还增加了1000余元的收入。
如今,仙霞镇已成立700多个家庭作坊和加工点,1400余名妇女参与其中,形成一支生机勃勃的创业就业娘子军。
新闻推荐
■ 史力宁国市曾经出台办法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进行抵押融资。但银行出于风险因素和处置难度考虑,不愿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融资,该市城乡土地交易中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至...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