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黄龙 > 正文

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花木兰”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2-12 10:25   https://www.yybnet.net/

北京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51岁的主任苗迎春(中间坐的)在培训医务人员。 本报记者 乔建虎 摄

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第一书记李波(右一)在给村民分发物资。本报记者 贺卓 摄

子长市安定镇张家岔村普通党员杜改琴(左一)在村上检查点值勤。记者 思博海 摄

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辅警王梦雨(左一)在火车站给司乘人员测量体温。本报记者 郑鹏 摄

打赢抗“疫”战,巾帼有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延安社会各界的妇女同胞弘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发扬过硬的工作作风,保持昂扬的战斗状态,冲在前、解民忧、办实事、稳人心,为全市打赢这场斗争凝聚起强大力量。本版刊发6位不同岗位上妇女干部的抗疫故事,记录她们同疫情作斗争的点点滴滴,以此向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编者

医务人员苗迎春:

时刻准备着打赢这场仗

本报记者 乔建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51岁的主任苗迎春临危受命,又担当起负责发热门诊工作的重任。她不顾自己得了重感冒,立即行动起来,抽调医生护士,合理安排急诊科及发热门诊的排班,制定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修订科室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苗老师是个工作狂,一旦工作起来就顾不上身体了。腊月二十九(1月23日)那晚,已经12点多了,苗老师还在不停地给我们打电话,一边咳嗽,一边声音嘶哑地给我们安排工作。第二天是除夕,本该在家休息的她,又早早地来到医院,全然不顾自己患的是重感冒,身体异常虚弱。”该院护士史琴说起苗迎春,脸上满是心疼。

春节期间,苗迎春安排科室其他人轮流休息,自己却每天坚持上班。科室没有防护服,她就向医院申请一次性手术衣;护目镜不够,她就向兄弟科室借护目镜……她连轴转,常忙得忘了吃药、忘了吃饭,只为保证科室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所需。

为了能够培训出更多投身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她带领大家把新冠肺炎诊治标准第一版到第四版踏踏实实地学了个遍,并根据诊治标准来培训医护人员。

有些人抱怨培训太繁琐,她却严肃地说:“目前,新冠肺炎病毒还没被完全研究清楚,我们的发热门诊处在疫情治疗的最前沿,随时都有可能收治疑似病例,疫情当前不是开玩笑的,大家一定要提高防护意识,才能保护好自己,时刻准备着打赢这场仗!”

对于“工作狂”这个称谓,苗迎春并不认同,“我们这个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医生的职责。”苗迎春脸上一脸平静。

从医20多年来,苗迎春总是冲在第一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告诉年轻的医务人员应该怎样做,成为他们的主心骨,他们经常说:“苗主任,只要有你在,我们就心安!”

第一书记李波:

送来防疫物资的“及时雨”

本报记者 贺卓 通讯员 窦可军 党娜

“我们村这个第一书记就是及时雨,这两天村里正愁没有酒精和消毒液,消杀工作开展不了,她就给送来了。她还说已经联系了朋友在帮忙购买口罩。”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文龙告诉记者。

他口中的“及时雨”,是延安市城投公司下派到梁家河村的第一书记李波。

黄龙本来就离延安比较远,忙活了一年的李波原本打算趁春节放假好好陪陪父母和孩子,大年初一一通电话,她就不顾危险从延安返回村里,主动承担起统筹分配物资的重任。她每日忙着联系口罩、酒精、消毒水、橡胶手套等应急用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给一线干部,一坚守就是十多天,与村干部并肩作战,想方设法为村中筹措防疫物资。

得知石堡镇设立了疫情防控物资捐赠点,李波第一个带头捐款捐物,不仅捐赠了防疫物资,还捐赠了1万元。“作为梁家河村的第一书记,这里的每一位群众和工作人员都是我的‘家里人’,此次疫情来势汹汹,我需要跟我的‘家里人’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她眼神坚毅地说道。

李波心系群众安全,深入村中、社区挨家挨户走访登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还主动请缨,加入到城南1号疫情监测点进行值守,做好排查车辆、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等工作,每次有人劝她休息一会,她都拒绝了。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的思念电话,李波只能狠心匆匆挂断,转身便又投入了工作。大家都怕她身体吃不消,她却说:“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在这里,老百姓才能安心。”

志愿者杨可伊:

所有人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友

本报记者 谷嫦瑜

好警察、热心肠。30岁出头的杨可伊,志丹县许多群众对她如是点赞。

杨可伊是志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工作之余,她非常热心公益,加入了志丹县雷霆救援队,积极参加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微公益等爱心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可伊和同事们停止休假,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没有休息一天,全力以赴战疫情。

连日来在一线执勤,杨可伊发现,全县的医用酒精、消毒液等日常防护物资异常紧缺,医院缺医疗用品,医护人员都没有办法护自己周全。焦虑万分的她想着怎样可以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最开始,杨可伊想找代购,但丈夫说捐给一线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渠道正规。从除夕开始,她除了执勤,就和家人一家药店一家药店地去询问,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没货。直到她遇到了志丹县百姓大药房的刘立忠,答应帮她协调进货。

正月初十(2月3日)一大清早,杨可伊收到了刘立忠发来的信息,除了口罩其他消毒防护用品都买到了。杨可伊赶紧开车赶到取货点,第一时间将碘伏、84消毒液、双氧水、体温计等价值3000余元的防护、消毒物资送到了县人民医院。

医院工作人员胡海民接到杨可伊捐赠的物品,感动得连声道谢,“非常时期,能弄到这些防护用品,我们能想到有多不容易,有像杨可伊一样的爱心人士的支持与激励,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

杨可伊平日里喜欢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疫情发生以来,她通过上门、微信等方式宣传抗“疫”知识,为孩子们送去关怀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听到她的声音,孩子们减少了内心的恐慌,也坚定了抗“疫”的信心。

有一天,杨可伊执勤结束回家,途经一个小区时,发现一位保洁大爷口罩都变黄了,带子也快断了。上前一问,才知道他的口罩从除夕戴到现在。杨可伊拿出身上仅有的两个口罩塞给大爷。

那天看到保洁大娘在收拾垃圾,杨可伊就拿出自己的医用手套送过去。“这姑娘特别心善,举手投足间这样的好事做了很多。”同事张启军说起杨可伊的热心肠,连连称赞。

杨可伊说:“身处战场,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一定能战胜疫情!”

社区干部陈芳霞:

事无巨细“疫”不容迟

本报记者 樊小帅

富县开元社区地处城区,是个9000余人的大社区。人口复杂,流动频繁,防控形势严峻。

陈芳霞是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了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从除夕开始,她将儿子送到妹妹家后,便带领社区干部开始走家串户,摸排辖区人口信息。半个多月过去了,她只匆匆回家拿过几次东西,吃住都在单位。大年三十(1月24日)当天,陈芳霞便安排社区干部制作出横幅68条,张贴公告1000余张。大年初一,大街小巷这些“禁止拜年、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的横幅以及门禁告示便被贴在目之所及之处,社区还用音响循环播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要点》,为居民营造增强防范意识的氛围。

随着摸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上门、微信、电话、举报、张贴公告等渠道,短期内,统计台账逐渐完善起来。截至目前,社区共排查3064户9271人,对从湖北或经湖北来(返)延的7户22人进行居家隔离,她率先认领了3户居家隔离人员的监管工作。

被监管在家隔离的人员,从一开始的不配合、态度强硬到后来的积极配合、感激肯定,让陈芳霞感到欣慰。“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大家服务居民、共建和谐社区的信念也更坚定了,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早日打败疫情。”而这背后是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磨破嘴皮跑断腿,打了无数次电话和发了无数次微信所取得的成果。

同时,陈芳霞安排专人及时给隔离人员送去温度计、消毒水、酒精,并每天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所需。“陈书记不仅给我们送米送面、送油送菜,还根据我们的需求,帮忙送饼干、送药、取送快递、处理垃圾……”被隔离的居民张先生感激地说。

“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我们社区人员要舍小家为大家。”陈芳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强有力的防疫举措,维护了全辖区的安全,是大家心目中的铁娘子。

农村党员杜改琴:

疫情检查,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思博海

“海红,我今儿要回村里,刚才支部书记薛飞在群里通知说要对全村在册人员进行排查,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落后,你给咱们先把家里招呼好。”正月初七(1月31日)一大早,子长市安定镇张家岔村党员杜改琴向丈夫李海红一边说,一边收拾衣物走出门外。

从那天起,党员杜改琴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拥有高中学历的她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防控知识,发放宣传资料、登记人员情况,对不理解的村民,她就拉家常、讲道理,直到说服他们不出门为止。

除了到村民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外,杜改琴还负责村上检查点的登记工作。2月8日(正月十五)中午1点40分左右,一辆白色轿车路过该村。

“来,停下来!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下车登记一下。”杜改琴拦下来这辆车。

驾驶员笑着说:“我从乡政府来的,要到中山川去。”

“先下来登记一下,测一下体温。”杜改琴面不改色地告诉来人。

驾驶员指着车上坐着的人说:“这是咱们镇上的武书记,你不认得?”

“我不认识,疫情防控期间人人要进行登记,书记也不例外。”杜改琴坚定地说。

“好样的,就应该这样,不放过一辆车、不漏过一个人。”

从车上下来的安定镇党委书记武占刚连连称赞,主动登记,并接受检查。

不久,杜改琴拦下武书记车的事情在全镇传开了,有人说:“一个女人家,没见识,书记的车都敢拦。”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杜改琴没当回事,反而更加认真了。她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觉得对村民负责,没错。”

交通辅警王梦雨:

守好南大门就是守好延安城

本报记者郑鹏

每天早晨不到6点,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辅警王梦雨就起床了,她要先给母亲做好早饭,然后再匆匆赶到火车站的检查点,对来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

火车站是延安的南大门,这里每天的车流量在4000辆以上,守好南大门就是堵住了疫情传入延安的一个通道,所以王梦雨和同事们检查得格外仔细。2月5日,正在执勤的王梦雨手机响了,母亲给她发来了几条信息。看着看着,王梦雨流泪了。

信息上说,“小雨,我和你爸身体都不好,尤其是我2019年检查出来癌症,一直在化疗,你爸粗手粗脚的,做不了饭,每天早上6点,都是你早早起来给我做好饭,然后才去上班。晚上回家,还要操持我们的饮食起居。看到你这么辛苦,有时候我在想,要不你不要干交警了。但是我和你爸都明白,你很爱这份职业。”

“这次疫情,让我很揪心。全国所有的警察、医护人员都在一线,回不了家,见不到自己的亲人,甚至有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为你们骄傲,你们在守护着我们的国家。”

“你上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护,把口罩戴好,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太累、太晚,就不要回家了,住在单位就行,要多注意休息。”

“我作为你的母亲,一名交警的母亲,更应该理解和主动支持你的工作,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相信有这么多人的付出,疫情一定会控制住,让千家万户都能欢欢喜喜、平平安安。”

王梦雨没有给母亲回信息,她默默地将手机放入兜内继续执勤。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王梦雨每天出门时,母亲都要看着她的背影很久。

母亲的病很让她担心,她不知道还能陪母亲多久。但她知道,守好南大门就是守好了延安城。虽然母亲在信息里说累了就不要回家,但无论多晚她都要回家,就为了能给母亲做顿早饭。

新闻推荐

王飞:防控一线践初心

王飞是黄龙县白马滩镇卫生院的医生,疫情发生后,他连续冲在防控一线。他说:“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党员,但是一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花木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