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二道街的繁华商业区,一年四季,不分寒暑、晴雨,都可以看见一位穿戴干净整洁,精神矍铄,推着人力三轮车,在街边摆摊卖一种叫做“果馅”和“芝麻饼”的老人,每当有“顾客”上门,老人总是乐呵呵地向“客人”们介绍道:“这是咱‘陕北名小吃\’”,并且热情地将顾客挑选好的小吃包好,再递到客人手里!
11年前,因老家清涧县农村严重干旱缺水,70高龄的张凤娥老人,被迫同自己的老伴远离故土,来到延安寻找新的生活。“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谁不想在老家安度晚年呢?可老家缺水缺得太厉害了,老伴儿身体一直都不好,什么活儿也干不了……”说到这里,张凤娥老人眼睛里闪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
张凤娥老人这一辈子共养育了三女两男五个儿女,可早些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几个女儿都嫁到农村,生活一般。留在了老家的儿子生活也不好,都是自顾不暇。
自从2000年来到延安后,为了生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人被迫在街边摆摊卖小吃艰难度日。无论春夏寒暑,阴晴雨雪,上午吃过早饭后,11点多一点,老人都准时从“家里”出发,推着赖以为生的人力三轮车,来到二道街繁华路段摆摊。
“刚摆摊的时候,城管还不让摆,现在城管知道我的情况后就专门给我‘批了一块区域\’让我摆摊,到后来还在一个市场里免费给了我一个摊位。”
“春夏要好一点,天气比较暖和,也黑得晚,可以多摆会儿,一般晚上8点多收摊。现在天凉了,也黑得早,街上人也少,再个自己身体也受不了,6点多就只好收摊回家了。”老人说,“平时也卖不了多少钱,收入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
“儿女也是做小生意的,也难着哩。自己现在还能勉强维持下去,也就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我想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我就会把摊摆下去,把生活撑下去。”
当记者问到老人现在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时,老人断然拒绝了,她说自己已经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麻烦,不能再麻烦大家了。
新闻推荐
狠抓责任落实,热线办结效率不断提高群众最期盼的是自己反映的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热线开通以来,工作人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有单必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忧必解。并建立了...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