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早上八时,不少上班族早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莱州市城港街道官庄村的村民冯老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到地里转一圈也不是走家门串亲戚,却是推着简易的三轮车到村里正中央的自来水管拉上了一车水。
YMG记者昨日赶赴官庄村一探究竟,亲身感受村民的“吃水难”。
自来水终于通了但全村就一个水龙头
官庄村位于莱州市北面啤酒分厂附近,距离市区仅有几公里。几年前,村里引来了自来水,村里人告别了原本依靠井水的日子,总算用上了自来水。然而,不少村民认为“好事”并没有做到底。
给本报热线96110打来电话的李女士说,虽然通了自来水,但全村的自来水龙头只有一个。几年来,这个水龙头成了全村人的“聚点”,100多户近400村民每天从村子的各个角落聚到这里来接水。“虽然我不是村里的人,但是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排队打水,实在是让人心酸。”李女士动情地说。目前,不少村民感觉用自来水的日子,居然比以前用井水更不方便。什么时候能把自来水接入户,成了全村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昨日上午,YMG记者来到公用自来水龙头的官庄村时已接近中午。几经周折,记者驱车行驶过一段泥泞的泥路后,见到了位于村子正中央的自来水龙头。不少村民见到记者在关注自来水龙头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在通自来水之前,咱村的村民喝的都是井水。”“就在那个位置,就是以前吃水用的水井。”有村民指着自来水龙头屋后的位置告诉记者,后来自来水进村了,村民在家附近打的水井就都闲置了,因为井水越来越脏。”
最远的要走一里地村民接水得排长队
从村子的西南头缓慢的向公用水龙头步行,记者粗略估算下,走了大约有600米用时10多分钟。试想,换作是一名老人,用的时间则会更长。
路上记者与一名村民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每次打水的时候真是热闹极了,“像开了锅一样”。好几十号人,等着一个水龙头接水回家好刷牙、洗脸、洗菜、做饭,这种场景每隔一天就发生在官庄村的正中央。据了解,因为现在是过年期间,村里的公共自来水龙头每天都会供水,而平时就只能隔一天接一次水了。“每次接水的时候,自来水龙头前总会长长的一排水桶,五颜六色,大家都按秩序轮流在水龙头上接水。都是乡里乡亲,等着打水时会经常聊聊天,这些水带回去,只能饮用,洗澡那是不敢想了。”一位村民苦笑着告诉记者,公共自来水龙头也有“好处”,乡亲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以前不好调和的小矛盾,排几次队就都解决了。
村里有不少水井但没几个村民敢用井水
“几年前自来水进了村,村民们总算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解决。”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把记者拉到家中向记者诉苦。
“自来水只引到了村子的正中央,我们全村有近400人,都只能去那里接水。家中的水井由于种种原因污染了,没人敢吃。”记者在村民中了解到,因为要花时间花力气去接水,所以平时村民还是拿井水冲澡、洗衣服,只有洗菜做饭才用自来水。
“如果全村每户都通上自来水,花点钱也行啊。自来水刚进村的时候收了一段时间的费用,大家都以为不久的将来会进入每家每户,没想到一等就是好几年。”村民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不少村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是无果而终。他也多次向镇领导和水利部门反映,至今没有给予满意的答复。
由于没有水,村民家里的洗衣机、太阳能大都变成了摆设。近两年由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村里的吃水困难户也越来越多,连种地用的水都要靠人力更别说搞个畜牧养殖了。自来水问题成为村民的最大一块“心病”。
公共自来水龙头的位置东面就是村委,记者来到村委后一名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目前有事并不能接受采访。接近下班时间记者并未联系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官庄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何晓波通讯员王建)昨天下午2时许,市交警三大队民警巡逻至机场路黄务立交桥附近时,发现由南向北驶来一辆崭新的红色小轿车,前后都未悬挂号牌。民...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