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杨诗星通讯员李绪政
莱州市中心有条鼓楼街,熙攘的沿街店铺中,当地文昌派出所便坐落其中。看似不起眼的小楼,75年前曾名噪一时,新中国银行发源地的掖县北海银行便在此诞生。
平抑物价,成立北海银行应对“伪币”
成立北海银行最初的考虑是平抑物价。1938年,胶东半岛沦入日寇魔掌,日伪“联合准备银行”的“联银券”(伪币)在敌占区充斥市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币值急剧下跌,物价飞涨,奸商巨富趁机滥发票券,大发国难财,给部队供给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
1938年3月,中共掖县县委发动了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地区最大一支抗日武装———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并创建了胶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掖县县政府。
为稳定金融市场,解决军需民用,刚刚成立的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和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成立自己的银行。银行筹备工作由县政府财政科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郭欣农和第三支队军需处长、财委副主任孙会生负责。
银行名为“北海银行”,取“南山松不老,北海水长流”之意,并请邓文卿(又名邓振园)设计绘制出票面图案。
胶东首发“北海币”,始创农业贷款
1938年8月,掖、黄、蓬(莱)三县抗日根据地合编,并成立了“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海银行遂交胶东特委领导,定名为胶东北海银行。北海银行下设蓬莱、黄县两处分行,张玉田任总经理,陈文其任副总经理。
1938年12月中旬,伪军刘桂堂、张宗援部进攻胶东平度,进窥掖县。同年12月30日,为保存革命力量,北海银行奉命撤出诞生地掖县城,暂时隐蔽。从筹建到离开,北海银行与掖县的历史交集不过300天,但发行的北海币以及其对掖县金融秩序和货币市场产生的影响,却在不断扩大,直到10年后北海币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根据地初创时期及抗战最困难时期,北海银行积极帮助群众恢复和改善生产条件,发放了大量“低利贷款”。这是北海银行为战争和生产服务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农业贷款的开端。
北海币流通15年,合并组建中国人民银行
1940年8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山东分局决定将胶东北海银行收为省管,在临沂成立山东北海银行总行,并相继在省内各区和省界边区设立分行,原胶东北海银行总行改称北海银行胶东分行。此后,根生于掖县、成树于胶东的北海银行,林漫齐鲁,并荫及冀、豫、皖、苏,在山东及周边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北海币”为本位币的独立战时货币市场。
194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在石家庄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至此,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组织和发行流通的货币完全实现了统一。到1953年,全国统一金融,北海币为人民币所取代。
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在胶东和山东解放区整整流通15年,直到1953年全国统一金融时才被人民币所取代。北海银行将永远记载在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史册上。
新闻推荐
打着免费旅游幌子推销保健品, 经销商用“旅游+消费”模式诱骗老人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陶咏梅)本是参加组织的免费旅游,可是经陪同“老师”的讲解,莱州市民李先生被忽悠买回了2000多元的保健品,吃了之后没啥效果,感觉...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