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活在烟台的外地人,时至今日也十年有余了。现在,房子、事业都有了,但我不会忘记,我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从一份《烟台晚报》开始的。
那年,我大学刚毕业,独自来到举目无亲的烟台。我一门心思地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可因为毫无社会经验,想找一份符合自己专业要求的工作,很难很难。那段时间,我很迷茫,生活也开始拮据起来。我这时才尝到老人说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滋味。
一天,在和房东老太太闲聊时,她无意中说了一句:“小伙儿,你可以去买份《烟台晚报》看看,每周二的晚报上面有招聘信息。”我心里顿时燃起一丝希望。第二天便是周二,我早早起床,在道边的报摊上花5毛钱买了一份《烟台晚报》,迫不及待地打开,直奔目标而去,仔细查看每一条招聘信息,结果,其中的一条还真的就适合我。我顺利地通过了招聘单位的考核,如愿得到了那份工作,自此得以落脚这座城市,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是我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这是晚报为我牵的红线。对我这个囊中羞涩的异乡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毫不夸张地说,这份报纸开启了我在这座城市的生活,它成就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随着生活的稳定,每天阅读晚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出差在外,我也不会忘记查看一下它的电子版。当然,不一定每次读报都会得到什么重要的信息,然而,不读报的日子却令我感到空虚。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把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报纸收藏起来。我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对晚报的情怀,今年将迎来它的20岁生日,我愿意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彭利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凤通讯员崔新荣)记者昨日获悉,今年首次开考的春季高考将于5月19日至20日进行。据了解,烟台市约有1780名考生参加本次考试。春季高考原...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