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向东,给了莱山人赶超跨越的信心和底气,一座宜居宜业至善至美的新莱山正在崛起。
这种信心,也让滨海路街道的发展一路向前;这种底气,更让滨海路街道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以高起点提升城市形象,以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以高境界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高效能的管理让滨海路街道成为新莱山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行走在滨海路街道辖区内,和谐发展之风迎面扑来: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阔笔直,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与安祥……
让发展加速,让群众满意,这是滨海路街道谋求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其实现跨越发展的最终指向。
改善民生,给老百姓最好的
对莱山区滨海路街道莱龙庄村的村民来说,现在每天白天和夜间都充斥在耳侧的机器轰鸣声,从来没有如此刻这般悦耳又令人期待。眼看着安置房一天天建好,村民的热情也伴随着楼宇水涨船高。因为这样的轰鸣声,同样也是自己和全家人即将住上崭新的楼房的铿锵脚步声。
作为莱龙庄村200多户村民中的一员,现年72岁的杨永升在低矮的平房中过了大半辈子,冬天自己烧煤供暖、污水随地排……居住环境不可谓不差。眼看着附近北贺社区、花都社区等村的村民纷纷告别砖瓦房,搬上新楼房,心里既羡慕又有着更多的憧憬。“从前年开建起,没事了我就来看看项目进展,就是盼着能早日住上崭新的楼房。”杨永升说。昨日,记者在轸大路以南、金堡路以西的城际铁路莱龙庄和三十里堡安置房工程现场看到,4栋安置楼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部分管网的铺设,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两个村的村民的上楼时间也已近在眼前。
不只是莱龙庄,在滨海路街道的14个村居中,正在进行旧村改造的就有13个。其中,北贺、花都旧村旧址已基本改造完成,还先后整合于家滩、金桥、东兴三个社区规划建设了上海滩花园,整合三十里堡、邹家、莱龙庄、房家、杨家台五个村居规划建设了滨海大社区两个大型居民聚集区。今年以来,滨海路街道继续推进包括西轸、莱龙庄等村居在内的5个旧村改造重点项目。“旧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滨海路街道作为莱山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一直走在旧村改造的前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坦。”滨海路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在推进旧村改造的同时,滨海路街道还加强路网建设,改善老百姓出行环境。目前,金堡路、芙蓉路、长安路均已实现通车。市委党校配套路、滨海大社区配套路、城铁安置房配套路等重点道路均已开工建设。金滩南路、世贸东路已列入今年修建计划,长宁路、金滩东路正在进行拆迁。
发力服务业,城市走向繁华
行走在滨海路街道,入目鳞次栉比的高楼、此起彼伏的商厦,作为市政府的驻地,滨海路街道依托这一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一直在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城市,顾名思义是“城”与“市”的结合体,必须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联动,否则没有产业作支撑,城市就是一个空壳。深谙此道的滨海路街道将产业发展重点瞄准“楼宇经济”。所谓“楼宇经济”就是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是城市中心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新途径。一项统计显示,一幢高级商务楼里众多公司所产生的效益与城乡结合部7.8平方公里内的经济效益相等。可以说,“楼宇经济”不仅是一个名词,它所包含的是街道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定位,是从创办街属企业转向区域经济观点的转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心城区已迈向“楼宇经济”时代,立体的商务街将会是街道经济的亮点。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滨海路街道早已有了丰富的实践。
眼下,在滨海路街道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烟台国际博览中心、烟台皇冠假日酒店为轴心,金帝科数码大厦、南山世纪大厦、第三城国际大厦、鲁商悦海大厦等多点布局的楼宇经济新亮点,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也形成了滨海路街道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
而要形成如此成熟又极具发展空间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滨海路街道也费了不少功夫。
滨海路街道借助区位优势,依托佳世客、南山世纪大厦等成为烟台市品种最多、品牌最全的商贸集聚区。加快一批服务业载体建设,涵盖餐饮、客房、会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悦大厦与皇冠假日酒店等高档酒店形成滨海餐饮特色街。依托胶东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积极发展文化消费、文化体育产业、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化体育集聚区。充分利用国际会展中心、南山世纪大厦等辖区资源要素,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形成会展旅游集聚区。
深耕文化产业,增强发展自信
经济的发展,也让滨海路街道有更大的精力和底气进行各项文化内涵的建设。街道范围内包括胶东剧院、胶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内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也让滨海路街道成为了莱山区的文化中心。
昨日,在大庄村旧村改造暨胶东文化长廊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来回地运送沙石,进行着各项基础施工。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8.7亿元。项目建成后,居民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心,便可享受到文化休闲、生态民俗等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追随文化记忆。同时,该项目与胶东文化广场、中粮文化影视创意风情园项目一并构成胶东文化广场项目圈,成为现代莱山文化硅谷。
在建设中,该项目还秉承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造园风格,竹林掩映的街边绿化沿东西两个轴线依附在群体建筑两侧,建筑单体以围合、半围合的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街道,随着建筑朝向角度的变化,街道空间绵延转折,青砖墙面与平整剔透的玻璃体、高低起伏的山墙屋面相映成趣,形成传统胶东意境的幽深巷道,从而唤起人们对传统街区的美感体验。贯穿南北的园林庭院内,将种植胶东樱桃、苹果等树木,并布置传统胶东农业、手工业、渔业用具,体现胶东丰厚的生态文化环境。长廊内既有胶东文化展示平台和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又设置文化创作与发展的基地,设置创意中心,产业基地,强调文化的再生和发展,处处体现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该项目还将尊重并植入胶东传统文化记忆,与周边城市空间相呼应,结合现代创意产业的需求,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凝聚文化精英,形成有活力的文化发展空间,打造具有传统意境、功能完善、生态宜人的多元化文化街区。文化街区入口从中国方庭开始,到胶东四合院,经过胶东民俗文化街向南至创意中心广场、文化产业创意街区,最后由小区会所结束文化之旅,形成由点、线衔接而成的文化长廊,东西方向由街边花园经过巷道同园林景观相联系,街道与广场、花园和空中桥架共同形成建筑物、绿化园林、街道三大序列。在胶东文化长廊内将选择代表性很强的胶东四合院民居迁移北街区内,进行文物式的重建保护,内部保持原有面貌,既展出民俗展品,也展示民居建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莱山中心城区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
滨海路街道在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打造上也不遗余力。按照《山东省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要求,打造东轸社区紫御堂农家乐,并通过市旅游局对星级农家乐的初检,获评山东省四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称号。以农家乐的获评为契机,依托社区优势资源,建设便民休闲广场、生态垂钓园、生态农场和生态采摘园,将东轸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发展街道南部生态旅游。YMG记者刘洁通讯员宫升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刘飞强)近期,烟台市生姜价格持续下降。据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对市区6个农贸市场监测,11月5日,生姜平均价格每500克3.75元,较上周同期下...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