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陈道强 文/图
作为宜宾首个邻里社区商业,宜宾临港开发区龙顺邻里中心从去年11月15日开业以来,如今度过了它的第一个春节。
相较于传统社区商业不同,邻里中心更加彰显“集中式”“ 综合化”“规模化”,它将围绕超市、银行、邮局、餐饮店、洗衣房、菜市场、美容美发店、药店、书店、维修点、文化活动中心等12项居住配套功能,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娱,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这个发轫于新加坡的社区商业模式,听上去挺“高大上”的。昨(21)日,记者实地打探,真正去感受宜宾首家邻里中心。
点赞形象升级 人气爆棚
“以前卖菜都是在露天坝头支把遮阳伞,现在搬进了室内,再不怕刮风下雨了。”昨日上午,在龙顺邻里中心一楼的农贸市场摊位前,商贩们频频点头。
昨日是当地逢场的日子,龙顺邻里中心人来人往,水泄不通。“这里的菜品多,价格实惠,选择性大,离家又不远。”家住紫金城的廖先生说。
据介绍,龙顺邻里中心是宜宾首个邻里社区商业,该工程从2014年8月25日动工,去年11月15日开业。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65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共分为四层,其中负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场,第一层是农贸市场,二、三层为休闲商业及餐饮。其中,一楼包括鲜卤、肉类、家禽、水产、蔬菜、水果、早餐店、药房等;二楼是超市、服饰、副食、美发、家电、通讯、鞋类等;三楼规划为中餐、茶坊、夜宵等。
“龙顺邻里中心建好前,我们沙坪街上都是在杰春贸易市场买菜,那里的条件太恼火了。”商贩张先生称,杰春市场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20多亩,是一个临时性市场,拥挤、破旧、杂乱。“哪里有邻里中心这么规范有序哦?业态分区,摊位整齐。这边开业后,杰春市场就关了,大多数商贩搬过来了。”张先生说,今年春节,菜价比平时有所上涨,但到这里买菜的人还是多得很。
“条件改善了,生意肯定比以前要好。”在另一摊位前,商贩陈先生说,附近新建了好几个小区,入住人口多了,有这个一个上档次的菜市场,大家都满意。
吐槽 升级版的农贸市场?
临港开发区规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受访时称,邻里中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区商业模式,服务远不止于购物、买菜这般单一,而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涵盖了农贸市场、超市、餐厅、茶楼、美容美发店等12项居住配套功能,满足每个家庭的多层次需求。简单说,以后只要市民进了邻里中心,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娱的各项需求统统都能得以满足。它摒弃了传统社区商业功能单一的弊端,把所有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其中,既缩短了这些设施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又提供了贴近生活的一站式服务。
这些介绍,听上去确实挺“高大上”的,正因如此,龙顺邻里中心从动工开建就备受关注。
昨日上午,龙顺邻里中心外的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小贩的地摊。“太混乱了,应该管一管。”过往行人颇有意见。
在邻里中心对面的一处敞坝上,也是随处支起了遮阳伞,小贩们摆摊叫卖。“邻里中心里面没摊位了,我们都摆在外面。”一位小贩说,好多买菜的人图方便,直接在外面买了。
进入邻里中心,记者从手扶电梯上到二楼,这层楼主要经营的是服装百货类。一些商铺门前张贴着打折和转让的信息,“这里的服装店不可能卖很好的品牌,消费水平决定了,价钱贵了没人买。”一家不愿具名的店主说。
为了招徕顾客,店主们把商品摆在过道上,看上去乱糟糟的。还有的商铺大门紧闭,里面满地狼藉。“一些门面还没有租出去,有的还在装修。”一名商贩称。
二楼到三楼的手扶电梯没有开,“三楼听说是开餐馆和KTV,但现在还没招到商,所以都空着。”一位商贩说,整个邻里中心才开业三个多月,好多工作没有理顺,所以现状和起初宣传的有差距。
不过,对于大多数商贩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未来前景:“随着各种业态的入驻和完善,以后这里一定会吸引更多消费者,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刘健文/图想要了解一个人,从他(她)的举手投足或可见端倪;而对一座以茶为第二张名片的城市而言,与茶这个有着深厚积淀的文化符号相关的一切,也许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或许有一天,无论你置身...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