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婷报道 随着中秋节到来,购买水果的市民越来越多,一些穿着“洋装”的水果更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这些水果真的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吗,一些市民质疑这些洋水果的真伪。
“咱们普通苹果一斤也就是几块钱,这种进口苹果每斤能卖到20块钱,我买回家准备给老人送,细心的女儿发现所谓的进口苹果上面却写着拼音,根本没有任何进口标识。出了大价钱却没买到真货,真是让人生气。”市民崔先生抱怨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比普通的国产水果,各种进口水果包装精美,但价格偏高。市面上一些洋水果除了在外包装上贴有外文标识外,没有其它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证据”,而且这些外文标识都是用不干胶贴上去的,可以很容易取下来。
记者向水果销售商询问这些进口水果的来源,水果商表示,水果都是从榆林的中转站买来的,他们已经是三级经销商了,具体情况也不清楚。
正在市场购买水果的冯女士则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买过进口水果,觉得味道和普通水果并没有多大差别,有的还不如国产的好吃,而且一些所谓的进口水果根本没有办法识别,所以现在基本不买了。
市工商局市场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市场上的水果都是经过几级销售商之后到达榆林的,所以很难找到水果的相关证明,在监管上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市民有需要,建议大家到正规商店和超市购买,并向经销商索看相关证明。如果市民发现自己购买的进口水果是冒牌货,可以拨打消费者协会电话进行维权。
榆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表示,所有进口水果标签都必须有中、英文对照字样,外包装箱上要有名称、产地、包装厂名、联系电话以及商品代码等信息,也要用中、英文注明,经营者或进口商应持有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他还提醒市民,进口水果在经过远距离运输后,新鲜度会下降,营养价值会受损,市民应根据需求谨慎选择。 B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蕊报道9月27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召开组长联席会议,就榆林国民收入分配情况、改善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三项调研课题进行研讨交流。会上,相关组长...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