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群峰 本报通讯员 韦卫东
走进位于容县经济开发区的台资企业——兴雄鞋面有限公司,迎面就可看到宣传栏上众多党员的公开承诺书。据悉,这是目前全区惟一一家设立党支部的台资企业。
在开展创建广西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市活动中,玉林市以建设阵地、扩大覆盖、激发活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为落脚点,通过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百日攻坚活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不断巩固和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有效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
据统计,目前玉林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628家,建立党组织1323个,组建率达30.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区位居前列。
多措并举 着力提高组建率
为加快创建“非公有制党建示范市”步伐,推动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玉林市专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点制度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市共建立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256个;市、县两级专门成立8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工委,指导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玉林市在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创造的一个经验性举措,就是立足各企业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依托组建、区域组建等多种方式。同时,通过“服务企业(项目)直通车”等渠道,从便利服务、解决困难入手,主动服务,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赢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台资企业兴雄鞋面厂党组织的建立,就是通过容县县委统战部领导先后6次登门拜访,使企业主充分认识到组建党组织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最终该企业主动跟县委联系,拿出资金,建立了党支部,使企业的“口袋”党员有了自己的“家”。
创新载体 着力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化
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玉林市想方设法创新载体,着力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化。
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开展“三培三促”活动,就是“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入党,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和经营管理者,把优秀党员培养为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促进党组织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促进党员队伍表率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玉林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66名,发展党员1946名,其中发展业主党员16名。
另一个载体就是向非公经济组织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按照物色一批、委派一批、招聘一批的“三个一批”原则,把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中任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内选外聘党组织书记682名,并对选聘上来的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通过努力,玉林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该市还择优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按照“一人一企、一人多企”的方式,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工作制度。目前,全市已向8268家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5442人、联络员1710人,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该市还积极推行“校企党建联姻工程”,在发展党员、培养人才、组织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全市有84家企业通过和42所大中专院校签约,发展、招聘党员194名,继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6名。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也提升了员工的精神状态,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力。据统计,今年玉林市私营企业达9734户,同比增长18.9%;非公经济总量达668亿元,占全市GDP的83%。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秀翔本报通讯员秦崇广“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这是一些边远乡村农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无奈感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