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比赛的讲解员在比赛中□本报记者宓家峰通讯员李文联报道
本报讯“骑乘所用马具中极为重要的构件——马镫,也是我国首先发明的。在我们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中,就有关于马镫的详细介绍,马镫是我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号选手吕海艺向与会的评委和同行讲解着“马镫”的故事。11月18日,第五届淄博市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市的经过层层选拔的43位选手轮番登场,独具匠心的服装、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引人入胜的讲解“故事”,把大家带入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淄博文物大观园中。
来自王士禛纪念馆的文景刚,是为数不多的男选手之一,他选择讲解的文物是一张看似枯燥的“进士卷”。“生命不息,考试不止”“山东自古出学霸”“会试的命中率无异于‘双色球\’”……原本晦涩的科举考试和科举制度,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变得生动起来。
大赛现场,43位选手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将淄博全市境内的文物馆藏的最美一面呈现在众人眼前,美轮美奂的场景,让在场的各位回味无穷。
淄博市作为文物资源大市,近两年来,全市文物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在了如何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如何进一步扩大淄博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代言人,在博物馆、纪念馆社教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大赛现场,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博物馆可以是高雅的知识殿堂,也可以是充满趣味的奇妙屋,而讲解员作为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宓传庆表示,当前,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越来越成为公共文物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培养优秀的讲解员,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公众从视觉的观瞻愉悦身心并从中获得教益,带领公众去感受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尤为重要。据悉,在今年初举行的山东省第六届讲解员大赛,淄博市选手曾一举摘得“金牌讲解员”第一名,本次市级大赛中的优秀选手也将择优推荐参加下一届全省大赛。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