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合肥高新区举办2019年“1+N”政策宣贯会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5个高科技项目落户,协议投资额达202亿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8年发展,合肥高新区已经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25个高科技项目落户
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具有体量大、质量好、前景优等特点。比如,阳光电源新能源发电成套装备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坐稳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位,打造世界级光伏领军企业;上海国儒集团欧勒奋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将研发生产高端电子新材料,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据介绍,今年以来高新区主导产业加速转型,其中,该区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制造业升级项目57个,总投资122亿元。此外,高新区新经济主体接连涌现,发展5G、泛在物联网、国产自主可控等新产业,截至7月底,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232个、协议总投资超482亿元。此外,高新区还建设经济大脑、智慧城市、未来教育等8个新经济应用场景,支持瞪羚和独角兽企业132家,并在申报“中国安全谷”、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字号新产业平台品牌。
扶持企业“更精准”
当天,合肥高新区还公布了新修订的“1+N”政策体系,结合重点发展产业方向,丰富了支持发展的产业类型,以便于更加精准高效地扶持园区企业。其中,“1”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意见”指导性意见;“N”为: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科技金融、新经济、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项目等10个具体政策。
在“1+N”政策体系下,合肥高新区出台支持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发展等专项政策,同时,围绕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创新、平台等资源,出台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基金聚集、股改上市等政策。另外,该区还出台了支持新经济聚集发展专项政策。
据了解,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未来,高新区将实施人才固本、科技强基、开放融通、产业引领、深化改革“五大战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安徽省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秋季学期起,“智慧资助”试点将涵盖所有本科阶段高校 大数据分析,精准资助贫困生
8月23日,亳州市第十八中教师燕贯良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学校为迎接开学做准备。他根据市里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发来的家庭经...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