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回来原本是要为棉田除草,岂料因为农技人员没指导该怎样喷洒竟伤了棉花,这下亏大了。 ”宿松县破凉镇先觉村村民陈冬生近日致电本报道出了自己遭遇的窝心事。农户:打除草剂“伤”了棉花
陈冬生告诉记者,自己出门打工有十来个年头,从去年开始才回老家种田,农田技术也生疏了不少。上个月中旬,因为发现棉田里有些杂草,就到镇农技站设立的农资经销店去买除草剂,“我去买棉田除草的草甘膦,店里的农技员拿了3袋草甘膦粉剂给我,我说这个能打么?他说能打,然后就没说什么了。 ”
“买药时农技员没跟我说怎么喷洒,我是照着别人喷除草剂的方法喷的。 ”除草剂买来后,陈冬生便按照剂量在自家的棉田里喷洒。出乎意料的是,三天后,使用过草甘膦的一亩棉田出现了棉叶发黄、枯萎后相继脱落的现象,很多棉株也成了光杆,“大部分棉花只有10多厘米高,最高的也只有30多公分,而没有喷除草剂的那亩棉田长势最差的棉株也有五、六十厘米高了。农技站:喷洒方法不当惹的祸
发现问题的陈冬生急忙联系卖药的镇农技站寻求解决办法。 “技术员说有补救的办法,但却让我自己再出钱买药。 ”考虑到正值棉花生长关键期,无奈之下陈冬生仍是花了20元钱买了两包“解药”,“可使用过后成效也不大,现在基本上没有长势了,每亩至少要减产300—400斤棉花。 ”
对于陈冬生棉田出现的问题,破凉镇农技站一位余姓站长表示,他曾先后三次前往他的棉田查看并进行指导,“从现场查看的情况看,棉叶脱落是喷洒方法不当所致,是由草甘膦除草剂飘洒到棉株上引起的,可以通过喷洒叶面肥、调节剂,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做适当补救。补救需要的种农资当然由农户自己购买。 ”
“购买时不给予指导,使用后出了问题,不仅不商定赔偿问题,却让我再花钱买解药。 ”对于余站长的这一说法,陈冬生有些恼火:“镇上农资店很多,我就是冲着农技站的技术去的。即使棉叶发黄是我操作不当造成的,但购买时技术人员不能光卖药不指导。 ”专家:未尽告知义务应担责
就他们之间的争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叶正和告诉记者,草甘膦除草剂由于杀伤性较大,一般用在作物种植前或收割后,若被用作农田行间除草要采用带罩喷雾定向喷雾,“但技术性要求非常高,即便是技术人员也不能完全保证喷洒的安全性。 ”技术性要求如此严格,在向农户出售时是否应该详细告知?余站长认为,“草甘膦怎么用‘地球人都知道\’。 ”
“如果确因销售方没尽告知义务致使农户受损,销售方应担负相应责任。 ”省植保总站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而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也明确,农药经营单位向农民销售农药时,应当提供农药使用技术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依据这些规定,“该农户可以向当地县农委请求协商解决,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本报记者钱程
誅新闻链接
《桂林日报》2009年7月6日报道:阳朔县一农民喷施了在当地农资店购买的杀虫药后,800棵桃树仍受虫害,桃子未成熟便落果。后经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是由于该农户错误使用农药造成了损失。但经销商没有将农药的适宜防治对象告知购买者,未尽到告知义务,经协调,由经销商赔偿3500元。
据宁夏红盾信息网发布的消息:2009年6月,中宁县恩和镇秦庄村九队一村民用购买的农药喷施在枸杞茨上后,导致枸杞茨叶变黄,且茨叶、花苞、尚未成熟果实大面积脱落。后经查证,购买时农药经销商未向该村民告知农药适用范围和喷施方法,受损农户据此获赔2000元。
新闻推荐
1月25日,省联社副主任孙斌(右二)深入宿松县趾凤乡进行扶贫慰问。在扶贫捐赠仪式上,孙斌听取了趾凤乡党委书记陈红关于省联社五年来扶贫捐赠款项使用情况的汇报,并代表省联社将10万元现金和价值十几万...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