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宿松县牌楼村赵屋组孤寡老人刘文虎前两天从组长手里领到300元养老金。见到记者,他笑得合不拢嘴:“这笔钱加上政府发的补助,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足够了。 ”
刘老汉拿的养老金是由村里在外创业的老板刘美林定期发放的。老人4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终生坐在轮椅上,没有成家,没有子女,一直依靠政府发放的五保补助金生活。据了解,像他这样幸福的老人,村里还有15人,今后他们每月都能领到200元-300元的养老金。
牌楼村位于宿松县五里乡,全村共有48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约占20%,不少是没有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今年清明节期间,赵屋组在外创业多年的刘美林回老家扫墓,看见老人们生活困难,深受触动。他便和组长商量,要给本组的老人统一发放养老金。经过商议,刘美林最终决定,给家乡7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孤寡老人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养老金每月16号定期发放,届时他准时把钱打到朋友处,再由组长挨个送到老人家里。
经过统计,该组16名老人享受到养老金。其中,10名70周岁以上老人月领200元,6名孤寡老人月领300元。从清明节至今,老人们已经领取了两次“养老红包”。为让这笔钱真正对老人有帮助,刘美林考虑得十分细致。他要求每一笔养老金到账后,都要由组长亲自送到老人家中,老人签字、按手印后方可领钱,不允许老人的儿子、儿媳等人代领。
孙代梅老人有3个儿子,但儿子们家庭负担都较重,很少能给她零花钱。现在每个月200元养老金直接发到她手中,老人可随时买点零食。她感叹,刘美林真是“比儿子还亲”。
领到养老钱的刘文厚老人告诉记者,刘美林今年41岁,在浙江宁波办了一家外贸公司。他上中学时母亲早逝,家中兄妹众多,日子十分艰难。高中毕业后,刘美林只身前往安庆打工,一边挣钱养活自己一边复读高考,终于考上武汉化工学院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大学时,其父又因病去世,靠自己打工维持学业。大学毕业后,刘美林创业有成,此后十分关注家乡的教育,每年都向母校宿松县程集中学捐款,资助贫困孩子读书。同时,因父母早逝,也格外关注家乡老人的生活,偶尔回家,总会给老人们捎带上好烟好酒。
这让刘文厚等老人感慨不已:“美林上学的时候我们对他没贡献,如今他有了钱,却首先想着我们,真让我们很惭愧。 ”发放首批养老金时,老人们一致提出想请记者来宣传一下,却被刘美林拒绝,他说自己不图名利,只想让老人家晚年过得更好些。
记者联系采访刘美林,他也拒绝了。不过,他通过朋友告诉记者,养老金他会一直坚持发下去。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商业银行停办存折引争议,广大农民朋友请放心——“安徽农金”不会停办存折业务
“看电视说银行要停办存折了,那我们存折里的钱怎么办?以后粮补和新农保的钱到哪里去领? ”2月13日,宿松县程岭乡一位大妈打电话给本报,忧心忡忡地询问。近段时间,建行等商业银行陆续宣布停办或逐步...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