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绿油油的田野上一幅幅紧张忙碌的画面,6月19日,笔者一走进江塘乡五一村就感受到了发展的热潮。据该村书记石高奇介绍,该村土地平整项目共有3300亩水田,到目前为止,工程接近尾声,水稻播种面积已经达到90%,预计今年将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
真抓才能创先,实干才能争优。石高奇说:“土地平整之初,矛盾重重,自从村两委以土地平整为载体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在强大的思想武器保证下,矛盾得到了迅速化解,工程得到了迅速推进。”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极易引起纠纷,稍有不慎就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近一个多月,村两委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每天晚上,大家都各自早早吃完饭分头深入到小组开会,协调问题、化解矛盾,有时甚至一连要到好几个地方召集会议。6月5日晚,石高奇与副书记黄登发到汪屋小组开会,11点多连续接到江岭组的6个电话,在本来已经完成土地分配、流转协议的情况下,5户又要求自己耕种,这牵涉到土地承包大户的土地成片、自耕农户互相之间土地分配的矛盾,意味着要将以前的处理意见推翻重来。处理完汪屋小组的事情后,两人又连夜赶到江岭,再次妥善协商,直到凌晨3点左右才回家。
土地平整本来就十分繁琐,紧接着的二次分配更容易激化矛盾。为了平稳完成任务,让老百姓及时耕作,村两委不仅跑瘦了腿、磨破了嘴皮,而且受尽了委屈。该村元东组一户,1995年只有两个人,随着结婚生子,现在全家5口人,他自认为土地平整后应该按照现人口重新分配。一段时间内对村里意见很大,认为村里有意为难他。村干部多次上门与其促膝谈心,并请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做思想工作,在政策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最后该户表示理解。像这样的农户,全村共涉及13户58人。
该村为了更好地保证承包大户的利益,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村两委还郑重承诺,只要承包大户有困难,村两委成员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6月3日,承包大户易之宝的一台插秧机限于泥坑无法动弹,接到电话后,石高奇二话不说,亲自赶到现场组织救助,易之宝深受感动。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五一村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为全村2000人谋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本报通讯员 刘宝平曹传林)
新闻推荐
随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和当前“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个十分迫切而严峻的命题摆在了我们每个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党组织面前。为作出有益尝试,太湖县联...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