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羊舍里传来山羊“咩咩”的叫声,一群山羊在顶角、玩耍……日前,笔者来到岳西县河图镇河图村岩畈组的一个小山湾,看见“羊倌”陈辉、赵凤夫妇正在机房将玉米秆、山芋碾碎,制作饲料。 “冬天,必须为山羊准备充足的饲料,玉米秆、山芋藤营养丰富,山羊爱吃。 ”全身沾满粉尘的陈辉边劳动,边告诉笔者。
这对朴实、憨厚的“羊倌”夫妻是毕业5年多的大学生。 2010年,陈辉、赵凤大学毕业后,这对同学加同乡的恋人一起到合肥谋职,成为某品牌体育用品的销售经理。经过4年的打拼,陈辉夫妇有了新的打算:“家乡的山场广袤,草料丰富,适合养羊,而且由于外出务工人口较多,许多山边的田地都抛荒了。我流转了过来,发展生态农业,无污染的产品一定受城里人青睐。 ”2014年,陈辉夫妇拿出全部积蓄,并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借,凑齐50万元,在老家山边流转土地102亩,开创自己的“家庭农场”。
陈辉一次性购买了70多头母羊,同时在地里试种了部分高山蔬菜和药材。
然而,2014年冬天,几十头小羊羔患上了疥螨病,并陆续死了10余只。陈辉夫妇一边到周边养羊户家学习、向兽医请教,一边购买相关书籍自学、在互联网上与网友交流,猛补防疫知识。通过不断努力,夫妇俩逐渐掌握了养羊的技术。
采访当天,陈辉带领笔者参观羊舍,并一一介绍:高架羊床便于粪便处理,保持羊舍干燥卫生;待产间、产羔间,是山羊的分娩室,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最后,他带笔者来到他们夫妇的宿舍: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卧室,非常简陋。 “羊儿日夜都不能离开人,我俩就只能在这与羊做伴了。 ”陈辉乐呵呵地说。
离羊舍不远处的田地里,一片绿油油。陈辉告诉笔者,那是特意种植的牧草,是山羊冬天的“蔬菜”。此时,60岁的村民舒得新正在地里挖沟。舒得新是低保户,妻子智障,儿子在外务工。 “我在这里务工,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缓解了家里的生活压力。 ”舒得新说。据陈辉介绍,每年他要用工300多个,并低价向村民出售羊羔50余只,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羊业。
说话间,有“农家乐”老板来购买山羊。 “河图镇有两个4A级景区,农家乐有60多家。我养的是本地山羊,肉味鲜美,特受欢迎。 ”据陈辉介绍,目前,他还存栏100多头山羊,预计农历年内还可以销售80余只。除本地“农家乐”采购外,他还拓展了合肥、南京、武汉等市场。
除了养殖山羊,陈辉夫妇还种植了50亩的药材、蔬菜。 “下一步,我将在县农委的指导下,建一个占地3亩的标准化羊舍,开挖3个鱼塘,将羊粪通过发酵处理后,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和喂鱼的饲料,发展循环农业。 ”陈辉信心满满。
(吴传攀王节晴)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王逸群通讯员徐进群在从山顶蜿蜒而下的水泥路与村道贯通的那一刻,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起,陈岭大堰两组的89户村民点着了百余挂鞭炮和烟花。整整半个小时,汪云峰才从轰鸣声中...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