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靳瑾
今年“双十一”,天猫以将近1700亿元的成交额,证明了“剁手族”买买买的热情与强悍。就在线上购物狂欢的同时,传统的实体商家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各种活动与网购平台一争高下。在“宁让利润不让市场”的原则下,蚌埠市淮河路商圈、万达商圈不负众望,在双十一当天不仅客流汹涌,而且各商场营业额同比大增。
拼完网购去商场 这个周六蚌埠人“嗨”购
双十一购物狂欢在11日零点正式拉开帷幕,无数人熬夜奋战,抢购各种限时优惠。但这并没有影响线下购物的热情。市民陈小姐熬到凌晨两点清空购物车之后,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又打了鸡血般准时奔赴商场。“今年商场折扣力度也大,还有准点抽奖,限时定金翻番,当然不能错过。”陈小姐笑着说,熬夜过后,虽说头晕眼花嘴发苦,但折扣就是最好的兴奋剂。一进商场大门立刻精神抖擞,头也不晕了,眼也不花了,付起钱来眼明手快。“买了两件上衣,一套护肤品,还有一双靴子,大概比平时省个大几百块吧。”盘点“战利品”,陈小姐告诉记者,网购服装怕不合身,买化妆品怕假。再三衡量,还是商场做活动的性价比更高。
和陈小姐一样,大量消费者蜂拥赶到商场。当天上午开始,淮河路商圈、东海大道商圈都迎来一波大行情。百大停车场的车位早已告罄,其中不乏市辖三县和凤阳牌照的车辆。到了下午高峰时段,淮河路更加人潮汹涌,车辆行进速度明显放慢,整条路都弥漫着高涨的消费热情。各大商场内,所有柜台前都有几批客人在询问等待,收银台前更是大排长龙。“客流量是平常周末的五倍。”在百大名品购物中心,一名店员要同时招呼几位客人,拿货都要小跑。总经理崔晓燕告诉记者,客流量比预想得更加火爆,部分厅柜因为折扣力度大,甚至拉起了“一米绳”限制客流进入。
去年底刚开业的银泰城,今年迎来了第一个双十一。所有店员身穿统一的红色T恤,衣服上巨大的LOGO仿佛活动的广告。除了各种促销、演艺、准点秒杀等活动烘托气氛,商场一楼还竖起了大屏幕,实时播报天猫成交量。滚动上升的数字刺激着消费者的肾上腺素,不由自主加快了买买买的速度。银泰城企划部经理杨晨介绍:“客流量是平常周末的3倍以上。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事实上,不仅是商超,美发店、健身房、药店,甚至保险公司在双十一都推出不同的活动。走在大街上,不时能看到“双十一特惠”、“错过今天再等一年”的广告牌;朋友圈里,各种转发的优惠信息更是充斥屏幕。
营业额全线飚红 女性仍是花钱主力
骤升的客流量与商场活动关系巨大。双十一当天,每家商场都推出力度巨大的折扣。满额摇金条、幸运时段购物免费、定金翻倍、整点秒杀,综合算下来,价格几乎可以媲美网购平台。各大银行也推出刷卡满减或是抽奖免单的活动,收银台前经常能看到手拿几张卡等待结账的顾客。
搭上了双十一的快车,各商场的营业额直线上升。崔晓燕告诉记者,百大名品购物中心当天营业额是平常周末的3倍以上,即便与去年双十一相比,也上涨了50%还多。“我们传统的折扣节点是在9.3感恩日和11月28日的店庆。双十一作为新的节点,表现相当好。”采访时,崔晓燕虽然难掩疲惫,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也说明老商圈魅力依旧。”
同样的,百惠、新世纪、银泰城、万达等商场,营业额都较平时周末至少翻番。“从我的朋友圈里,能看到蚌埠各大商场经理发出的喜报。”一家商场的经理告诉记者,这个周六是网商也是商场的丰收日。
在买买买大军中,女性仍然是主力。百惠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长赵琴在查阅成交量后介绍:“百惠购物中心当天营业额是平常周末的2.5倍。营业额最高的还是少淑女装、成熟女装和时尚女鞋。说明女性的购买力可观。”而在百大名品购物中心,在服装鞋包之外,餐饮类表现亮眼,可见蚌埠人钟爱“逛吃逛吃”的节奏。银泰城、万达等则是餐饮、服装、鞋包、黄金珠宝等各个品类全线飚红。“一整天就坐在电脑前没挪过窝。”一家商场的收银员形容说,商场一开门收银台前就排起了队,自己忙得几乎飞起来也没见队伍缩短。
营业额飙升 双十一能否成为拐点?
虽然并非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但诞辰还不到10年的“双十一”俨然成了新的节日,而且被赋予符号化的消费意义。过去的几年间,在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异军突起的同时,传统百货零售业受到巨大冲击,客流和销售额锐减已是常态。“宁让利润不让市场”,这是商界的一句老话。因为市场一旦被抢占,再重新占领就要花费数倍的精力与财力。因此,今年双十一节点,蚌埠市各大商场不惜成本,以图把消费者重新拽回实体店。这个双十一,直线上升的销售额无疑大大坚定了商家的信心。而这一天,能否成为商场和实体店铺的拐点?
采访中崔晓燕就认为,实惠的价格是吸引客流的关键。“我们全部做明折,价格一降到底,不要算不要凑,实实在在让利消费者。”不过,崔晓燕也直言,优惠只是一方面,不断优化的购物体验同样重要。“网上购物特别是服装鞋包,退货率很高。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拿到手才发现货不对版。在商场看好试好再付钱,当天就能穿上,性价比更高。”崔晓燕说。对此,赵琴表示赞同。“关键还是转型,”她说,“我卖啥你买啥”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商场一方面要根据消费者喜好积极调整品牌,一方面也要在体验上投入更多精力,想尽办法让消费者享受购物的过程。
采访中,几位商场经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新零售”。他们都认为,尽管网购来势汹汹,但并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百货。而这一点,从厂家的表现也能略见端倪——— 厂家高度配合商场活动,可见谁也不敢轻言放弃传统零售板块。另一方面,商家也需要向互联网学习,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进化。“其实商场与网络并非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互相融合,把彼此优势发挥到最大。”杨晨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入股银泰之后,商场活动具备了更浓厚的互联网色彩,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此非常认可。而线下活动也为线上品牌集聚了人气,拓宽了市场。未来,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还将更加频繁密切。随之而来的,还将是线上与线下界限的逐渐模糊。“未来肯定是网络与实体店合力打造的新零售时代。”杨晨说。
新闻推荐
禹会区迎淮社区十九大精神宣讲队首场活动,老党员主动开讲。本报讯(记者张建平文/图)11月8日下午,禹会区迎淮社区十九大精神宣讲队首场活动在社区会议室举行。老党员方乃聪第一个发言,他说:“最近这些...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