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市工商部门“红盾护农”行动查处农资违法案300余件。图为2012年2月,谯城区工商执法人员正在农资店内检查(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焦坤英 记者 刘景侠
随着春天的来到,春耕生产也将拉开帷幕。市工商部门今年将深入开展“2013红盾护农”行动,结合春耕时节消费热点,对农资市场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傍名牌”农资,农资销售“游击队”。
送农资进村大多是骗子
往年,曾有一些不法游贩利用农耕时期,打着“科技下乡”、“农资知识宣传团”、“厂家直销”、“送货下乡”等幌子走村串户,利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不法手段,兜售涉嫌无证或伪劣的假冒农资产品。此类游贩大多能说会道,所销售的农资大部分是假冒伪劣产品,农民发现上当后却无法维权。
为此,在今年的红盾护农工作中,工商部门在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还将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查一些非法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等行为,并全面清查辖区内农资经营主体,做到农资经营主体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对资质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将依法予以清理,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违法行为。
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农户,在购买农资时,一定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查验经营者的有关证照,不要购买没有任何资质的经营者或“农资游击队”兜售的农资。
须提防“傍名牌”农资
过去,“傍名牌”行为多涉及服装、鞋帽、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与农资市场、农资商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近年来,工商部门在农资市场整治行动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些不良厂商山寨名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现象,这一度曾让缺乏辨别能力的农民深受其害。
保障农资商品质量,是护农行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年,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农资商品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对于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及伪造、涂改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有关质量标识,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并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
为此,市工商局将在今年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计划地开展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及时跟踪消费者申诉举报和市场检查发现的农资商品质量问题,科学地确定农资抽样检验的范围、品种、项目和方式。加强对抽样结果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执法,促进源头治理和行业自律。
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仔细查看产品的包装、标识、厂名、厂址、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购买商标破损、标识不清或不全的农资商品,不要购买三无商品和来历不明的商品。遇到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及时向农资生产经营者或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咨询。
买种子要细看标签
春耕备播,种子唱主角。工商部门将积极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种子销售、种子生产批发主体聚集地区为重点,以小麦、玉米、棉花等种子为重点品种,强化农资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督促种子经营者将标签标识作为种子进货查验的重点,种子外包装标签必须标明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重点检查种子实物是否与标签标注的内容相符,是否过期、失效、变质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坚决打击销售假劣种子的行为。
别被虚假宣传忽悠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是农资中的重要物件儿。今年,工商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化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化肥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虚假标注有效成分、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标签标识混乱等违法行为。严禁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产品质量、功效和适用范围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严格落实退市追回制度
工商部门要求,农资经营要严把进货关和销售关,一方面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经营资格,索要并保存检验报告,确保供货者主体资格合法、购入商品来源正规可靠、质检合格报告真实有效;一方面要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产品的流向、数量等信息,制定质量承诺书,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凭证和质量承诺卡。一旦发现所销售的农资质量不合格,要严格落实下架退市制度,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追回,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
将评选农资示范店
在今年的护农行动中,工商部门还将推进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将农资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相结合,依据经营者守法诚信情况,对信誉好的市场主体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市场主体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为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引导农资经营者诚信经营。并将严格评选出农资示范店,充分调动其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培育大批农资示范店,推动农资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
“红盾护农”去年查处农资违法案300余件
■相关新闻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了解到,2012年在亳州市红盾护农工作中,工商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4432户次,抽检农资商品877组,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违章案件317件,罚没金额207.64万元,有力维护了亳州市农资经营秩序。
去年,亳州市工商部门开展了“春季打假百日行动”、“红盾护农保夏播”、“红盾护农保秋种”等执法行动,同时,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在全市聘请农资监督员,通过他们了解群众在使用农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各方面对“红盾护农”的建议和意见,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工商执法人员的监管行为,增加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为了拓宽农村消费者投诉渠道,工商部门还开展了维权“进农家”活动,在全市1437个行政村设立“一会两站”,形成了遍布全市的投诉网络,真正实现了维权网络全覆盖,护农打假到家门。完善的维权网络,强大的执法力量,保证了农资案件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保障了农资市场的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3月7日—4月22日开展的全市中药材专业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将“瞄准”三项重点,以中药材专业市场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严厉打击药品药材制假售假等违法...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