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涛带领孔裔国际公学学生参加祭孔大典。
华西教育服务号
华西教育订阅号
华西都市报:在孔令涛看来,孔子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人,他在2500年前就科学的把教育定为了三部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并辅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孔子把教与学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以他对世界的感知和精辟的教育理念、超越的思维方式,最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还有技能,这是一种全面的综合培养。用孔子的话来说,师者,既要“传道”还要“授业”。
三千弟子,出了七十二位贤人,“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成就估计至今无人出乎其右,不仅培养出大量的德才出众的弟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育理念至今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
作为孔子后裔,他们又是如何传承孔门家风,如何传播孔子教育理念,如何看待当下教师的角色与师德观的?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年,也是第30个教师节,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孔子76代传人,孔裔国际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孔令涛先生。
融汇中西教育
传承孔子思想精髓
孔子是中国最早开设私学,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谓的“私立教育”的先驱。他的学生来自于春秋各国,那个时代各国的语言、文字都不甚相同,孔子周游列国的教学,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开创了最早的“国际教育”。如今在孔氏家族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孔裔国际教育集团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已经或正在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国内城市以及英美等海外国家开办融汇中西教育的国际学校。
在孔氏家族中,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很多。但我们不能被传统束缚,守旧地去理解孔子思想。孔子其实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人。孔裔教育集团就是在孔子后人中率先抛开束缚,引领创新精英教育。
老师角色
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教会技能
那么今天我们的为人师表者--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孔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授知识,授业就是教授技能,解惑就是解答疑问。
“当今社会我们的老师往往可以传道,但却难以授业,更不知如何解惑。当老师自己都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生存能力、没有对社会可以做贡献的技能时,是不可以、也很难传授给学生真正本领的。”孔令涛走过很多国家,对很多世界级名校进行过深度探访,也和很多教育领域的前行者进行过深入交流。“在和这些权威教育家们沟通时,我发现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最 开始并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他们做过很多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当把这些阅历综合起来,再给到他们一个平台,他们也能够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想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孔裔做国际教育,首先是引入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创新能力、可以教授技能、对世界和人生有充分感知的人成为我们的教师。”
蜡烛精神应该提倡
但不应矫枉过正
孔令涛觉得,为人师表首先要以身作则,这种精神当然值得提倡。
“但我认为也不能够对老师有一种片面、畸形的认识与要求。老师也是一个人,教师也是一种职业,如果我们把对老师的要求放到一种过于崇高的境界,这是不公平的。当今社会应当对老师有一种正确的、恰当的要求,不能矫枉过正。”
作为一名国际教育办学者,孔裔是怎么选拔优秀老师的,又是如何评价一名老师的?“我认为一所学校的优劣,最重要的是其教育理念。我们会把我们的教育理念与应聘教师进行说明,请老师在理解我们独创的“国际新六艺”和中英美“双三原色”(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理念后发表见解。如果这位老师有着很好的教育经历,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愿意与我们一起协同作战培养中国的学子,他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老师。”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峥
新闻推荐
王莉老师杨高峰老师华西都市报:“教育没有捷径,特别是德育上,更需要耐心、爱心。要有平常心、责任心,做好陪伴、引导,静待花开。”当得知自己被推荐为华西师德楷模候选人,来自成都优优数学两位候...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