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切实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坚持走安全生态农业道路,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农业“卖什么”问题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全市农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金秋九月,2015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在琳琅满目的阜阳展厅,富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薯粉丝等“三粉”产品广受客商青睐,订单纷至沓来。“我们的粉丝利用自产的红薯加工而成,纯天然、无任何添加物,多次参会都广受欢迎。”富琨公司负责人连琨告诉记者,今年初,企业产品还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更增添了市场竞争力。
阜阳市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红薯收获后多直接食用或售卖,市场价值一直难以提升。2012年,外出经商多年的颍州区三十里铺镇人连琨返乡创业,发展红薯规模种植和深加工。她成立富琨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2000余亩土地发展规模种植,其中春、夏两季累计种植红薯面积1300亩。为确保红薯稳质高产,连琨还从外地购进了一代脱毒红薯,种植效果较好,春红薯亩产八九千斤,麦茬红薯亩产可达1万多斤。
“我们种植的红薯大部分是淀粉薯。虽然产量高,但还不够我们自己用的。单纯卖红薯收益有限,加工后可大大提升其市场价值。”红薯收获后,连琨利用自家的红薯发展“三粉”加工,产品有粉丝、宽粉、紫薯粉丝等几大类,远销上海、天津、合肥等地市场,广受餐饮企业青睐。为保证原料充足,她还联系了附近几家种植合作社,一起种植红薯。今年,连琨又投资新建了“三粉”加工企业,建成后可日产“三粉”产品8吨左右。
从“种啥卖啥”到“市场需要啥、啥价高卖啥”,这番变化所产生的效应直接显现在经济价值上。近年来,阜阳市大力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目前,全市粮食就地加工转换率达到60.6%,食品工业成为阜阳第一大产业。截至2014年,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8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631.9亿元,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促推作用。
进入8月份以来,位于阜南县赵集镇刘大郢村的农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头,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将合作社生产的延秋辣椒装载外运,销售到全国各地。“合作社目前每天可上市‘夏湖\’牌延秋辣椒7吨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合作社理事长方少隆告诉记者,有些客商已合作多年,现钱现货,看中的就是“夏湖”牌延秋辣椒的上佳品质。
据了解,赵集镇有种植延秋辣椒的传统,然而,小户分散种植形不成规模。2012年,种了二十余年辣椒的方少隆瞅准商机,发起成立了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延秋辣椒,目前已发展种植面积800余亩。在多年的生产中,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科学标准的生产模式有效确保了辣椒上乘的品质,获得了客商的信赖。近期,“夏湖”牌延秋辣椒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下一步进军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基础。“种菜也得讲品牌效应,既要打造品牌又要呵护品牌,才能赢得市场。”方少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品质有保证,市场才信得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才会凸显,方少隆的经历真切验证了这一点。近年来,阜阳市大力支持企业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农产品树立品牌增添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1个、省级21个、市级77个,标准化基地创建面积达250万亩。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31个,获证企业33家;无公害农产品44个,获证企业26家;有机食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
据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阜阳市还将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切实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全力打造品牌、推出名牌,加快推动阜阳由“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
新闻推荐
入冬前后,阜南县会龙镇3万亩延秋辣椒喜获丰收。会龙辣椒有泡椒、线椒、杭椒、彩椒、朝天椒等10多个品种,亩产4000-6000斤,品质上乘,广受市场青睐,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n...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