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伴随着花样各异的行李箱、价值不菲的数码装备以及越来越流行的自驾送新、网购到校等,90后,这群和网络同生长的新生代,给校园带来了不一样的入学气象。
报到行李多入学像搬家
“2013年9月份开学时,是家人开车送我去安徽大学报到的。”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回忆起去年入学时的情景,1995年出生的周慧说,从收到录取通知书起,父母就开始和她一起规划行程,采买东西,准备行李,“感觉比过年还要兴奋、热闹。”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家人为周慧求学整理出四大皮箱行李,全部东西超过百件。被子、枕头、毛毯、四季衣服、水杯、饭盒、勺子、眼药水……打开皮箱,真的是应有尽有。
“其实,学校实行公寓化管理,被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可以到校时再买,不用全部从家里带。”但是,周慧妈妈说,周慧要离开阜阳,离开家,得让她住得舒服些,于是就在家里把该买的全买了带到学校去。最后,收拾了整整四大皮箱,跟搬家似的。
除了行李多,周慧的“报到阵容”更是引人注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表姐、小外甥……“在报到前3天,家里人专门开了个会,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了分工。爷爷、奶奶准备吃的,妈妈准备日常用品,爸爸、哥哥负责买票,表姐负责陪我做头发,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周慧说,报到那一天,家里开了两辆车去合肥。
电脑、手机成“标配”动辄上万元
如今,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已成为90后开学必备的“三件套”标配。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大学新生买完“三件套”后,还会购买平板电脑、Kindle电子阅读器等,置办开学装备花销一两万元已很平常。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今年开学前新买的,其中笔记本电脑花费6700元,手机4000元,我还带了一个去年从网上淘的5000多元的单反相机。”今年刚考入阜师院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蔡云芳表示,在同学之中,她的花费仅是一般水平,花费比她多的还有不少。
“进入大学后,我发现,班上同学平时谈论的电子产品,基本都是高端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新型的电子装备等。”蔡云芳说,同学中,使用苹果、三星等品牌手机的比较多,其他同学使用的手机,价格也多在2000元以上。 Ipad 和单反相机,是很多同学在大学里的“下一个目标”。
针对携带的万元装备,蔡云芳说,这些电子产品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活中的必备物品,虽然开销大,但不只用在大学四年里,自己会爱惜这些电子产品,争取长期使用。“像电脑,只要多加爱护,大学毕业后,上班时也可以使用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任秉文/文 穆可亮/摄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