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真子
在颍泉区中市办新建社区太平岗巷内的一栋出租楼内,住着相依为命的黄秀芝祖孙三人。过年了,和别人家里的热闹相比,这个家显得有点儿冷清,然而,并不缺少温暖,因为始终有人牵挂着他们。
“黄阿姨!我们来给您拜年啦!”大年初三上午,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专程来到黄秀芝的家中,带着牛奶、水果、肉制品等看望她。“哎呦!大过年的,你们咋还来了?”志愿者的到来,让黄秀芝激动不已,“没想到,你们会来看俺。”
屋子面积不大,陈设也十分简单,桌上放着一盆做好的羊蹄冻,冰箱里也塞了一些过年吃的食物。“过年啥都不缺了,多亏了社区干部还有这些好心人。”黄秀芝告诉记者,春节前夕,社区干部为她送来了米面,志愿者还帮她采购了很多年货,所以这个春节他们祖孙三人过得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黄秀芝今年已经72岁了,因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目前只有祖孙三人生活在一起。大孙子在红旗中学读高二,小孙子在文峰小学上学。除了每月1000多元的低保外,这个家庭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为了供两个孙子上学、生活,黄秀芝每天要去餐厅打工,做刷碗、择菜的活儿,从早忙到晚。而她自己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已经变形。“刷碗腿站得累,但这不是想赚点钱给俩孙子花嘛?”黄秀芝说。
大孙子平时在学校吃饭,小孙子则放学回家自己做饭吃,为了省钱,往往一包方便面便打发一餐。平日里,深夜11点下班回来的黄秀芝,会从餐厅带些剩菜、剩饭热一热给下晚自习的大孙子吃。
“去年从朋友圈里知道了黄阿姨的事儿,感到很难过,就和志愿者们一起来看望他们。”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管燕说,从那以后,志愿者就不定期地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年前给他们置办了年货,年后,想再添置点厨房用具,微波炉啥的,做饭也方便些。”
学校快开学了,志愿者还为两个孩子买了新衣服,让他们精精神神地去上学。而到了初六,黄秀芝也回到了餐厅继续上班,每月2000多元工资,她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留给了两个孩子。
“看着老人年龄这么大了,每天还要到餐厅辛苦工作,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我们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好心人来帮他们一把,让老人可以不那么辛苦,也让孩子可以安心上学。”管燕说。
新闻推荐
王晨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从数量增加转到质量提高,从规模发展转到内涵提升,均衡优质高效的教育是民之所望,进入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约束的教育势必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