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县管仲城市花园社区,经常能见到一位拄着拐杖走路的中年男子,他叫崔巨发,原是社区里一位普通住户,2009年,他被推选为社区主任和业主委员会主任,五年间,他带领社区住户甩掉了脏乱差的帽子,把这个拥有7000多人口的城市社区变成一个环境优美宜居的乐园。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公益服务,收获良多。
46岁的崔巨发是土生土长的颍上人,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虽然行动不便,但好强的他努力谋生,先后搞过养殖、跑过运输、卖过烟煤,积累了一些财富。2004年,他用挣来的钱在管仲新村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就是这套住房,让他和小区里的住户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这个人爱管闲事,哪家进了小偷,我要去管管;路灯坏了,垃圾没人清运,我去找物业公司协商。时间久了,邻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我商量。”崔巨发说。
2008年,管仲新村小区成立了城市花园社区,崔巨发靠着多年的好口碑被推选为业主委员主任,接着又被选为社区委员会主任,成了社区“当家人”。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他督促物业公司充实了社区保安力量,联系通信公司为社区安装了22个高清监控摄像头。他还组织社区里10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成立了夕阳红治安巡逻队,加强治安防范。“以前,这个小区每个月都要发生三到五起治安案件;现在,一两个月也不会发生一起,小区管理水平确实比以前高得多。”社区所在的胜利派出所民警王林蓉说。
五年来,让社区住户感受最深的还是小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没有了,垃圾桶里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些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更是无处藏身。
据了解,崔巨发每月的工资是1000元,这么低的收入很难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为了不增加社区的负担,崔巨发注册成立了颍上残联洁净煤有限公司,专业经营洁净能源。这些年来,公司经营效益一直不错,同时还带动当地8名残疾人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的负担。
“我是一名残疾人,我身有体会一个残疾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因为有这份心境,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07年,颍上县沿淮地区遭遇洪涝灾害,他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达3000余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又拿出四千元支援抗震救灾。这两年,最让崔巨发感到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资助过的一个贫困孩子彭黎明考上了安徽大学的博士。
彭黎明的家在颍上县谢桥镇,家庭靠卖煤炭维持生计。2001年,彭黎明的父亲因病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正在读初中的彭黎明面临着放弃学业、外出务工的巨大压力。崔巨发在得知情况后,决定帮这个孩子一把。从那时起,他每个月都要给这个孩子送生活费,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一两百元,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在他的资助下,彭黎明考上安徽大学,四年后又考上了这所学校的法学硕士。直到2011年,彭黎明考上了安徽大学的法学博士,他才停止对他的资助,转而帮助另外一个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记者联系上了正在安徽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彭黎明,他告诉记者:崔叔叔是个好人,在颍上读高中的三年时间,他一直住在崔叔叔家里,吃饭穿衣都不用操心。最让他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崔叔叔向他承诺过,如果以后买不起房子,可以到他家里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