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真子 通讯员 蒋大鹏
20多年前,孙传金还是一个在柳编厂打工的少年。如今,凭借辛苦打拼和诚信经营,他已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拥有3家柳编工艺品加工企业,仓库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企业总资产达10255.2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1662.22万元,直接出口创汇 2484.22万美元,上缴税金1360万元。
孙传金的老家在阜南县黄岗镇,是有名的“柳编之乡”。由于家境贫寒,小学刚毕业,他就在父亲的劝说下到镇上的柳编厂做了学徒工。初学柳编,他动作虽慢,但做工细、活儿好,两个月下来就成了全厂技术最全面的编织能手。后来,孙传金又到另一家柳编厂当放货小组组长,每天都和周边村庄的编织户打交道。
有一次,按客户要求,孙传金经手发放了整整三车货物,但没想到客户赖了账,他几经讨要,都无功而返。想到村里的编织户都等着拿工钱,孙传金决定自己挣钱把工钱补上。“当时压力很大,我和家人编柳编,用了近4年时间才还清。”孙传金说。
这件事让村里人看到了孙传金身上的质朴和诚信。
在放货组长的岗位上干了九年,当年那位因个子太小而骑不上老式自行车的少年,也慢慢成长为深受父老乡亲喜爱的小伙儿。因为讲诚信,从阜南县黄岗镇到颍上县南照镇方圆几十里的柳编编织户都乐意从孙传金那里接活儿。
总在厂里打工不是长久之计,看着镇上很多人学到技术后都在办厂,孙传金心里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河南固始县是我国柳编制品主要出口基地之一,在别人的指点下,孙传金赶赴固始县参观学习,这让他眼界大开:“那里的柳编加工厂非常多,产品也大多出口,我就想为什么我们黄岗没有像样的大厂,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就不能出口?”1999年,孙传金筹集两万多元资金,开办了自己的金源柳编厂。
创业之初,孙传金骑着自行车,先后走访了31个柳编经营户、20多个放货组长和50多个柳编编织户,探索建立了“基地+公司+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深圳和昌达实业集团公司老总,第一次就得到了1万多元的订单。
回来后,他组织本村10多个编织户生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交货任务,六天时间赚了1200多元钱。为扩大生产,他于2003年在黄岗柳编产业功能区建起了占地28亩的新厂。
有一次,上百件货物已经生产出来了,但他发现其中有不合格产品,便果断要求工人重新生产,虽然损失了1万多元,却得到了客户的信任。注重产品质量,讲求诚信经营,是孙传金一贯奉行的准则,他的事业也因此越做越大。2006年,敢想敢做的孙传金开启了国际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他的企业从原来单一出口柳编发展到出口家居产品,能生产柳、木、藤、竹、草、荻、铁等多种系列工艺品。“现在订单源源不断,3个厂的仓库里都堆得满满的。”孙传金说。
为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孙传金把技法、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为此,企业组建了20人左右的产品创新研发团队,在产品原材料创新上,由原来的杞柳拓展到柳皮、柳芯、木、草、藤、竹、铁、瓷等混合应用;在产品造型上,由原来的生产、生活用品,发展到园艺、壁挂、屏风、饰物等15大系列、10000多个品种。
孙传金告诉记者,最初他办厂只是想着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但后来看到企业能为周边村民带来收入,他就下决心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希望通过自己企业的发展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目前,孙传金拥有安徽金源家居工艺品有限公司、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阜南县汇丰家具工艺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及20多个加工点,带动杞柳种植基地1万多亩,使周边上万名农户通过柳编加工实现增收致富。
“做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这是孙传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客户跟他做生意、工人为他做工,看的就是他为人踏实、诚信。孙传金说,虽然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他的企业预计依然可以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新闻推荐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时期,颍上县南照镇、红星镇等地农民不误农时,抓紧抢收秋粮,腾茬播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高质量抢时完成。 &n...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