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程榭 通讯员 王鹏飞)今年以来,颍上县以水生态、水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五水同治”,留住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治理污染水、保障“三生”水,打好水利牌,做活水文章,努力实现从穷在水上、困在水上到富在水上、美在水上的根本转变。
颍上因水出名,“三十六湖布颍上”、“皖北水乡”等名称享誉全省,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不断增加,让“皖北水乡”也在喊渴。“按照现在的城市发展速度,如果不建设新的水源地,五年内就要出现水荒。”颍上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颍上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虽高于全市水平,但也仅为全省的一半左右。目前城市用水还主要依靠地下水,如果城市超过30万人,地下水就会不敷使用。
为解决“水少”的问题,着眼全市号召,结合颍上实际,今年以来,颍上县大力实施了水源涵养工程。其中明确提出谋划“引淮济颍”工程,建设地表水厂,计划在润河电灌站从淮河取水,建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的地表水厂。目前地表水厂可研初稿已完成,计划年底开工建设。在采煤塌陷区谋划平原水库工程。对刘庄煤矿、谢桥煤矿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抬高蓄水位,进行沟河疏浚,为全县工农业涵养水源。目前新济河闸以上塌陷区面积41平方公里,可用储水量2亿方,将是颍上巨大的生态宝库。
除水源涵养工程加快推进外,颍上县还大力实施了防洪保安工程、碧水蓝天工程、生态节水工程。防洪保安工程方面,“十二五”时期,颍上县投入28.9亿元,用于城市防洪工程、治淮工程,总长26.8公里的八里河东、西大道像一条绿色长龙拱卫着颍上县城安全,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今年颍上县又实施了八里河洼地防汛排涝应急工程、颍右堤城市段除险加固工程等,防洪能力明显提升;碧水蓝天工程方面,该县已实现排水管网全城覆盖和连网。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并运转正常,同时城南污水处理启动建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以及高铁新区、循环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也正在加快建设。实施生态节水工程,推进工业节水,对高耗水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适应性农业等。
当前,正值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兴修的关键时期,颍上县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各项工作呈现工程场面大、建设速度快、创新管理好、综合效益佳,给全市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各类水利兴修投资近8亿元,共开工各类水利兴修工程586处,清淤疏浚大中沟63条380公里,更新改造农村集体泵站66处3305千瓦等。
新闻推荐
于勇等陪同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