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返乡工作 亲情与工资都重要

来源:阜阳日报 2016-03-25 20:4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在颍上县经济开发区,许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就业,主要是看中了家乡良好的发展环境、稳定满意的工资待遇和可以方便照顾家庭亲情。图为返乡就业的安徽兴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常文革(左)和生产厂长在检查产品质量。

昔日外出逐梦,今朝返乡务工。作为劳务输入大市,阜阳市常年有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而现实的问题是,随着务工者年龄增长、结婚生子,大城市生活仿佛越来越难以融入,是苦苦坚守还是返乡谋出路,成为困扰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的现实问题。所幸,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不少外出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也为家乡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就业。

28岁的朱庆庆来自颍上县慎城镇,如花般年纪时,她随周围的姐妹去宁波务工,在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后,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几年前,心思缜密的朱庆庆毅然返乡就业。目前,她在位于颍上县经开区的冠登新能源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任预装工,月收入3000余元。

谈及在家乡工作的感受,朱庆庆庆幸自己当初作出了返乡就业的决定。她说,“在家乡工作的收入和宁波差不多,但家乡的消费开支少,而且还能照顾家庭。我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一家三口能天天见面,感觉很幸福。”

记者在朱庆庆工作的冠登科技公司采访时发现,这家企业的不少职工都是返乡务工人员。他们大多生活在园区周边的农村乡镇、都有过在外务工的经历,如今返乡工作,更多考虑的是方便照顾家庭、密切家人亲情。“我以前在上海当厨师,虽然收入高一点,但总感觉那里不是家。现在回颍上工作,能天天回家,真好。”朱庆庆的同事、22岁的夏桥镇人范传碧说。

不但职工是返乡人员,冠登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吴余波,也是一名返乡人员。与其他员工不同的是,他的返乡之路走得曲折一些。

今年32岁的吴余波曾是一名军人,2006年退伍后到江浙沿海一带打拼,在经过与人合资经营家电受挫、代理橱柜销售失败后,于2009年在江苏无锡从事摩托车销售工作。当时,低碳环保的电动车行业发展势头正旺,吴余波凭借敏锐的目光,以4万元起家,涉足电动车配件经营行业,最终转向电动车配件供应。2011年,思乡心切的吴余波从朋友那里得知,家乡颍上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加之看好电动车发展的市场前景,他决定返乡创办电动车生产企业。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吴余波2012年回到家乡创业时,由于前期投入了全部积蓄,资金短缺,很多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没有搬运工,他自己扛着100多公斤的设备搬运;为了掌握市场信息,他驱车数千里赴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考察市场,途中车轮爆胎,他硬是推着车子走了6公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企业发展渐入正轨。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吴余波除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外,还不断引进行业资深科研人员、专业销售团队和管理人员,为企业持续注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鲜血液。

随着企业产量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冠登科技公司于2014年在颍上经开区建设了新厂区。截至2015年,企业发展为拥有自主产权、全新工厂、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设备、产销体制健全的现代化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让家乡的适龄青年都能就近找到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才算真本事。”目前,吴余波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未来,他计划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更多的乡亲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较高的工作岗位。

新闻推荐

蝇蛆喂鸡这事靠谱吗

本报记者 张凯培 实习生 程俊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返乡工作 亲情与工资都重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