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上,不少年轻人希望能在家乡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春节过后,本是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然而,记者近日在市人才市场组织的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算留在家乡就业。他们中,既有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也有本地高校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在外地高校求学、毕业后打算回阜阳就业的应届生。在招聘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了这些年轻人共同的追求。
家乡岗位好就业
正月十四一大早,市人才市场大院里挤满了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拥挤的人群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相较于其他求职者而言,她看起来更加需要在家乡找一份稳定工作。
“这几天一直在市里参加各种招聘会,我已经在好几家服装厂和食品厂报了名。”今年25岁的孙艳丽来自颍州区马寨乡,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出门打工,至今已有10年时间。她告诉记者,身边的同龄人基本上都在江浙一带的工厂上班,有些还在外地做一些小生意。不过,从去年夏天开始,她所在的服装厂经营陷入了困境。订单多的时候,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遇到订单下降,一个月只能挣两千多块钱工资。后来,她换了好几家工厂,收入都不够稳定。猴年春节,她赶在春运以前回到老家,以便照顾四岁的儿子;春节过后,她并不急着往外走,而是希望在家门口的工厂找一份工作。
“每次过年回来看孩子,我都舍不得走。现在,家门口也有就业岗位,工资待遇不比外面差。”孙艳丽说,参加这次招聘会,孩子非要跟她一起来,生怕她出门打工一年都不回来。前几年,村里有不少年轻妈妈都在市区附近的工厂找到了工作,挣钱带孩子两不误,她今年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家乡就业。
看好企业发展空间
看到好的企业就递一份简历,再填一份登记信息……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张光辉看来,这次招聘会确实提供了不少好岗位,24岁的他打算换一份有发展空间的工作,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
“我之前在春江花卉工作过两年时间,主要在基地做生产主管。”张光辉告诉记者,他的家在颍泉区中市办,大学期间学的是园林园艺专业,2013年毕业以后,曾经在上海一家园艺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由于母亲去世,妹妹还在上小学,独自支撑这个家庭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回阜阳就业,今后好有个照应。带着这份朴素的孝心,他在春江花卉工作了一段时间,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只是感觉这份工作的发展空间不够大。他想找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关联度高的工作,这样的话上手会比较快,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适应新的岗位。
参加工作两年多时间,张光辉积累了一些跟水溶性肥料相关的知识,想选择专业从事肥料生产的化工厂就业。“有些化工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不错,我打算到这些地方试一试。”张光辉说。
家乡工作有优势
同样是参加人才招聘会,来自颍上县江口镇的邢芳也希望大学毕业后回阜阳就业。目前,她还在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最后一学期回老家实习,目的就是为返乡就业打基础。
“我之前在三只松鼠电商部做过一段时间的客服,打算找一份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工作。”邢芳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在家乡参加招聘会。在这里,她还遇到了大学期间的同班同学孟辉。原来,他们之前都在三只松鼠电商部工作过,大学毕业后都打算回阜阳就业。邢芳的同学中,有的在芜湖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一部分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她迟迟没有与三只松鼠签约,主要是打算回老家碰碰运气。如果遇到好的电商企业,她会很快签合同,把工作稳定下来。
“回老家就业,买房子的压力会小一点。”孟辉告诉记者,现在高校毕业生流动性非常大,一旦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就会跳槽。阜阳与芜湖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阜阳也有阜阳的优势,岗位竞争小、生活压力小,这些对他选择在家乡工作很有吸引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