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工人在阜城中清路施工现场工作。
7月2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中清路及附属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作为未来阜城南北方向上连接新老城区的一条主干道,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为确保道路月底顺利通车,炎炎烈日下,修路工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让道路尽早建成通车
地下管线已铺设完毕,新的交通信号灯和路灯已经装好,人行道砖铺设已近尾声,虽未完全放行,但已有行人和车辆从此经过。目前,该项目工程量已完成95%,接下来要做的是摊铺快车道上的第二层沥青路面以及慢车道上的两层沥青路面。
为方便沥青路面摊铺,潘丙田和另外三位工友正在安装污水检查井盖。他们手持电钻,对着井盖外围打眼,细碎的土屑和金属屑飞落在他们的手上、胳膊上和脸上,很快又被汗珠包裹着顺着皮肤流下。他们专心干着手中的活计,顾不上用毛巾擦一擦,只有觉得辣到眼睛了,才用手随意抹一把。
“这瓶子里装的是绿豆汤,能防暑。”潘丙田指着一个容量约0.5L的塑料瓶说,这是早上煮好的,他灌了满满一瓶。记者注意到,虽然一上午时间快要过去了,满头大汗的他喝下的还不到一半。“流这么多汗,不渴吗?”记者问起了缘由,潘丙田憨厚地说:“咋不渴呢!就是干活的时候倒想不起来喝,渴了,就忍一忍。忍不了了,就喝几口。”
记者采访结束时已接近中午11点,骄阳似火,虽然早已到了下班时间,但潘丙田和工友仍在坚持工作。“就想快点把活儿干完,然后路就能铺好通车了,大家走路就方便了,自己辛苦点,没事的!”潘丙田说。
驾驶室内挥汗如雨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46岁的修路工人武传颂,他开着铲土车在工地上来回行驶。记者刚登上铲土车的驾驶室,就立即感到里面闷热难忍,操作台发烫,尽管驾驶员头顶上安装了一台小风扇,但未能起到降温效果。
“在车里也不比在外面凉快,少说也该有40℃吧,实在太闷了,风扇也不管用,你看,俺这汗一个劲儿地淌!”武传颂指了指自己的额头。彼时,豆大的汗珠顺着他脸上的皱纹不停地往下流。
从马路的这一头装运渣土,然后开到马路的另一头卸下,像这样来来回回,武传颂一天要跑上百次。从早上6点上班到上午10∶30下班,他的工作服也从没有干过,后背衣服上的汗渍十分明显。
进入夏季,为了给工友们防暑降温,工地上几乎每天都会从外面拉来一车西瓜。武传颂告诉记者,因为最近一周天气实在太热,自己连西瓜都有点吃不下了,只想喝水,而喝的水又很快随着汗液流淌出来了。
武传颂的老家在颍东区口孜镇,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孩子都在山东打工。走南闯北这些年,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武传颂说,自己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往往干完这个项目,紧接着就要到下一个施工现场去。“其实,也不觉得有啥辛苦的,只要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家人陪伴是安慰
头戴草帽,身着黑衣灰裤,加上被晒得黝黑的皮肤,王昌峰的五官看上去竟让人觉得有些模糊。在另一位工友的配合下,他拿着标尺在沥青路面铺设前测量标高。
站在路面上,除了草帽,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王昌峰整个身子都暴露在烈日之下。即便站立不动,汗水也依旧不停地滴落。“这还算好点的,前段时间铺设第一层沥青的时候,那才叫热,路面温度高得很,气味还难闻。”王昌峰说,尽管难受,但对于摊铺沥青,夏季又是最好的时候,温度越高,沥青的粘合度就越好,他们铺得就越快。
王昌峰的老家在颍上县五十里铺镇,平时也没时间回家。好在,他的家人目前都在身边。妻子在工地上掌管伙食,小儿子在颍州路第一小学读一年级,放暑假了,孩子也留在了父母身边。现在,一家三口人都住在工程队为工人租的房子里,没有空调,只有两台电风扇。“夜里,风扇风力全部开到最大档,都会觉得热,大人还好,只是苦了孩子。不过,这孩子很懂事,有时候会帮他妈干点活儿,俺回家后,还会拿湿毛巾为俺擦脸。”王昌峰说,在外面累一天,回去看到迎上来的儿子,心里觉得十分开心,再怎么辛苦,家人的陪伴都是最好的安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朱波)8月5日,颍上县2016年“江淮普法行”活动启动。 据悉,颍上县2016年“江淮普法行”活动主题为“实施七五普法、建设法治颍上”,包括普及行、宣传行、督查行等活动。其...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