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触网 老脑筋有了新想法
一位从未网购过、甚至连上网都不会的农民,体验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强大威力”,仅一天就销售6万枚咸鸭蛋,相当于原本一个月的销量。“以前只是听说过互联网,没想到电商销售恁厉害!”近日,颍上县八里河镇的“鸭蛋大王”王传邦感慨说,“今后,俺腌的咸鸭蛋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争取多销售多挣钱。”
在八里河镇,王传邦被当地人称为“鸭蛋大王”,他从事咸鸭蛋的制作和销售已有几十年。“每天从农户家中收鸭蛋,再用草木灰腌制成咸鸭蛋。”王传邦介绍说,鸭蛋都是农村散养大麻鸭下的,是营养丰富的笨鸭蛋,腌制的时候使用草木灰,这样能保证鸭蛋的蛋白鲜、嫩、细,蛋黄红、沙、油。
王传邦制作的咸鸭蛋大多销往当地的土特产店、饭店等,每月销售量有限,大概5万多枚。“逢年过节的时候销量会大一些。”这样的经营,每年可实现净收入10多万元,足够养活一家人,他已知足。然而,一个多月前的一次培训以及接下来的体验,让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王传邦参加的是农村电商培训,听后很感兴趣,但因为不掌握网络技术,并没有去实践的想法。过了几天,王传邦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的负责人张成。张成希望双方能开展合作,把咸鸭蛋放在网上销售。“好啊,那太好了!”王传邦这样跟张成回复。很快,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的工作人员来到王传邦的家中,谈妥了合作方式,深入了解咸鸭蛋的制作过程、质量等。
6月5日,端午节前,张成在淘宝网的淘抢购首页推出了商品“八里河北刘村咸鸭蛋”,限时抢购,24元购买15枚。活动开始不到一分钟,即售出2000枚,直到活动结束,当天共销售6万枚。“互联网真厉害,一天销售6万枚咸鸭蛋,相当于俺原本一个月的销量。”见证了电商销售的好处,王传邦与张成签订了销售协议,愿意长期合作。同时,他开始盘算如何扩大规模,生产出更多保质保量的咸鸭蛋。
挂上互联网 销售不再难
互联网的“威力”,让太和县旭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张恒也很惊讶。5月初,他种植的700多亩桑葚成熟,可是,有3万多斤一时间找不到销路,眼看着就要坏在树上。后来,联系上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通过网上抢购活动,一天就销售完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是中颍在线电子商务公司开发的一个项目,主要是将阜阳的农产品进行打包和加工,然后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张成告诉记者:“目前,淘宝?特色中国阜阳馆有46家店铺,有枕头馍、郜台板鸭、方集馓子等76款土特产品及农产品。”
在阜阳,像张成一样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农业大市,阜阳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副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走上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创业创新,既实现了自己的创富梦想,也促进了阜阳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李斌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