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傻子瓜子”
○在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操作光电子能谱
合肥“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确立和芜湖“傻子瓜子”受到邓小平的肯定,是1983—1984年间发生在安徽省的很有影响的大事。这两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成了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的催化剂。
合肥确立“科技兴市”战略
1983年4月11日,当时的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在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中国电子同步辐射实验室。要知道,这可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一年半后的1984年11月20日,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举行了奠基典礼。
说到同步辐射,估计现在也还有不少人不了解。其实它就是一种强度大、亮度高、频谱连续、方向性及偏振性好的新型光源,可应用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环境保护和超微细加工等众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一言以概之,就是一种“高科技”。
而这看似平常的一次奠基仪式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因为也就在差不多时间的1984年10月,合肥市就确立了“科技兴市”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就为合肥市今后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合肥市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科教基地之一,那时有大专院校14所,科研单位48个,科教人员2.3万多人,知识分子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国中等城市中居首位。因此市里确定“科技兴市”的战略应是顺势而为。
其实,在这之前的1984年4月,省委提出建设安徽“四大基地”的战略设想,就包括建设长江经济带、两淮经济区、皖南旅游区和合肥科技中心四大基地。而在当年的9月,省计委还召开合肥科教中心建设规划座谈会。提出合肥要以发展科教事业为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形成科教、文体、卫生、旅游业立体、开放式的多层次综合发展实体。
“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确立后,合肥市还创新性地出台了相应措施:放宽政策,对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有偿转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县、区、局和企业直接到大学、科研单位聘请专家、教授担任经济技术顾问;加快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等。随后举行的一场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因来自全省和全国各地的智力人才太多,原定一周的会不得不延期3天。洽谈会上,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打破按常规办事的框框,打破所有制界限,促成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
邓小平肯定“傻子瓜子”
“傻子瓜子”“惊动”邓小平,是1983年和1984年间另一件有影响的事。
出生于芜湖的年广九自幼做水果生意,上世纪70年代开始炒瓜子,个体少量经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个体经营的鼓励,加上其产品味美价廉,深受群众喜爱,发展很快,1983年1月“傻子瓜子”获得国家注册商标。在旺季时雇工有十多个人,成了个体户中的冒尖户。对于这一现象,当时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雇工超过8人,雇主就是开始“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从“小业主”变身为“资本家”。于是,“安徽出了个资本家年广九”这样的论调不胫而走,有人就主张严加管理,限制其发展。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年广九深感不安,就给时任省委书记黄璜写信。黄璜在复信中鼓励他,“你经办的企业,对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就业,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保护你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权益。”
最终,年广九的事还是被上报到了中央,被邓小平所了解,在1984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指出:“雇工问题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邓小平一锤定音。个体户的雇工问题迎刃而解,虽然表面看只是肯定“傻子瓜子”的经营,但却为个体经济发展撕开了一个小口子,为后来拆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轰轰烈烈发展奠定了基础。
鼓励专业户发展
其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徽省城镇已出现了不少像年广久一样的专业户、重点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经营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是困扰他们内心的问题。
为让大家吃颗“定心丸”,这两年里,省里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的文件。比如,取得专业经营证书的专业户、重点户,可以在银行、信用社开立账户,其正当生产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妥善解决离土不离乡的问题;要有计划地加强对专业户、重点户的技术培训工作;按规定办理专业户、重点户请帮手、带徒弟的问题;有关部门要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把专业户、重点户的产销纳入计划经济轨道;允许专业户购置机动车船、拖拉机及其他生产工具,从事生产、运输或贩运;专业户的合法经营收入受国家法律保护……
现在看这些,我们似乎没什么感受,但在那时都是需要“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没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勇气是做不到的。有资料表明,安徽省出台的这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的政策,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延伸阅读
1983-1984大事记:
▲1983年2月,全省供销社体制改革开始,恢复基层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
▲1983年3月3日,安徽省允许私人购置汽车、拖拉机等,私人车辆领取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可以从事营业性运输。
▲1983年6月7日,部分市区划进行调整,肥东县、肥西县划归合肥市领导。
▲1983年8月7日,合肥市与塞拉利昂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市结成友好城市。
▲1983年9月中旬,合肥市开始大规模旧城改造。
▲1983年12月1日起,取消棉布凭票销售的办法,1984年不再发布票。
▲1983年12月6日,芜湖造船厂建造的5000吨近洋货轮“红旗171”号顺利下水。这是中国内河船厂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近洋货轮。
▲1983年12月20日,安徽省出台政策,个体户为发展生产需要雇请人数可以适当放宽。
▲1984年3月,企业改革奖金发放办法,试行与经济效益挂钩,有增有减;允许成绩突出的职工多拿奖金。
▲1984年3月,全省农村3300多个人民公社被撤销,设立乡级基层政权组织,原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分别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
▲1984年4月8日,安徽省第一家集资兴建的高级宾馆庐阳饭店开业。
▲1984年6月,省公安厅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落户、务工、经商和开办服务业。
▲1984年7月25日,鼓励乡镇、村队、联户、农村专业户和个人兴办企业外,也允许城市的国营、集体单位和居民到乡镇办厂、开店、搞运输。
▲1984年7月31日-8月3日,决定在企业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厂规厂法。
▲1984年7月,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合肥塑料六厂和意大利工厂设备设计公司合资成立。
▲1984年8月11日-26日,安徽省出口商品香港展览会举行。这是安徽省在香港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展览,进出口成交额达7200万美元。
▲1984年7月29日,安徽省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获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突破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
▲1984年9月,安徽省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正式结成友好省州;与联邦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州签署了两省州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书。
▲1984年9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贸并举,内外相联,城乡结合,各具特色,综合发展”的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思想。
▲1984年10月,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召开,决定10月1日安徽省开始进行第二步“利改税”工作。由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
▲1984年10月,歙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普及初等教育县。
▲1984年12月16日,省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安徽省计划体制的若干意见》。生产计划、农产品生产等不再实行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程堂义
新闻推荐
放学太饿,萌娃忙着吃饭忘了娘开学第一天,小学一年级新生状况百出
□东公新本刊记者陈强9月3日是肥东县各大中小学正式开学的日子,尤其对很多一年级新生来说,这一天意味着他们告别幼...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