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在肥西,有一个富饶、秀丽、幸福的乡镇,那就是肥西县山南镇。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镇上下,在以镇党委书记周宗兵、镇长窦昕等领导班子的积极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精神,积极打造工业强镇,紧紧围绕“打造包产到户名镇、乡村旅游新镇、区域商贸重镇、加工制造大镇”的发展定位,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旅游、做活商贸”的发展思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狠抓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城镇建设三大重点工作不放松,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加速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山南镇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安徽省新农村电气化示范镇、市级卫生乡镇、肥西县综合改革试点镇。
科学发展 成绩斐然
发展镇域经济,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城镇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和依托。古街见证着旧山南的商贾记忆,高楼、工业区传承着新山南的创业激情。许多到过山南镇考察的领导、专家学者,常常对处于合肥市西南后花园山南镇的飞速发展惊叹不已:短短几年,这个原先满眼是荒草的农村乡镇,眨眼间处处机声隆隆,奇迹般崛起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工业集中区,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山南镇用科学发展的实践诠释了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精髓内涵。
工业强镇是山南镇的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山南镇始终坚持工业突破,着力壮大镇域经济实力,确立了“工业强镇”的战略导向,扩平台、建队伍、强招商、重服务,坚持不懈地把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着力壮大园区工业。一方面狠抓工业强镇,加强工业集中区平台建设,加强与发达工业园区联姻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两个产业集群,强工富镇;一方面狠抓平台建设,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时调整了工业聚集区用地性质,为推进园区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全镇已拥有大小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7家,亿元以上企业已有2家。以强力机械、田源精铸、星火机械、环宇除尘等为龙头的加工制造业渐成支柱,以菲驰制衣、顺佳拉链等为龙头、近百家小服装厂为拓展的服装加工业渐具规模,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正成为推动山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民发展 助民增收
历史文化的厚积、现代城镇的风采,千年古镇展现的和谐之美,不断撞击出经济高速发展的铿镪足音。近年来,为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山南镇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不断改进经营方式,积极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引领着农业科学发展。针对新时期农民生产生活的新特点,该镇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农民向集镇社区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提升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新农村、新农民、新社区、新生活、新气象。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该镇还不断加快推进新农村和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镇27个村(居、社区)建设布点规划已全面完成,不仅投入2000万元建成小井庄中心村,相继建成了光明、华山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民生产生活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结合技能型政府建设和阳光工程等活动载体,该镇还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并与花岗高职联手成立小井庄、板墙两个新农民培训中心,重点开展计算机、服装、机械制造、种植、养殖等方面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
管理民主 绿化山南
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城镇建设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山南镇在城镇建设的推动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针对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该镇注重经营城镇,强力推进城镇功能提升,为加快提升山南商贸重镇地位,该镇坚持“规划引领、以地生财、连片开发、配套跟进”,积极推进城乡大建设,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和谐秀美的合肥新市镇。一方面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级设计院专家、学者,结合实际,编制完成《山南镇区部体规划》等一系列战略发展规划;一方面加快城镇开发,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在建成小进庄商贸街一期工程之后,又陆续建成春和景明、阳光雅苑、]幸福家园商住小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全力做好城镇建设的同时,该镇还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和“文明市镇”创建等美好乡村建设活动,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山南集镇、陡岗社区、金牛社区、六合社区、沈店社区及华山新农村进行“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小井庄还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以人为本 发展民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如何让广大群众共享?山南镇掷地有声:以人为本、真情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系列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枝一叶演绎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这是一份清单,用数字勾勒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一份承诺,用行动凝聚着政府民生工作的力量。关注民计民生,尽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山南镇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科教文卫体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教育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土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征地35亩,用于新建山南第二小学和附属幼儿园,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学校软硬件建设,成立了注册资金80万元的光彩厚德奖学助学基金会,已帮助15名贫困学子如愿上大学。建筑面积近1200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的山南综合文化站建成开放。以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山清水秀 生态旅游
旅游业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山南不仅是一座享誉久远的历史名镇、商贸重镇,而且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旅游佳地。山南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林地、水面面积广阔,莲花山森林公园、磨墩湖、多座水库,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生态环境优美。小井庄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不仅得到邓小平、万里同志的充分肯定,而且小井庄纪念馆列入国家级AAA景区,成为中央文明委“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点,全国文明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所大学、部队、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
日月轮回,岁月沧桑。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座古老的城镇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依托山南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前提条件,倾力打造山南魅力名片,深入发掘旅游景点,整合国家级AAA景xN--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浮顶山宝筏寺、磨墩湖、莲花山、金三和农家乐等旅游资源,着力推进“串珠成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已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消费3000多万元。如今的山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旅游名镇,成为省会和肥西县城休闲后花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出门旅游的理想胜地。
团结一致 服务群众
作风定成败,作风系兴衰。深涪这一道理的山南镇党委政府——班入,始终不渝地引导镇村干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 “亲人”,工作上做人民群众的“仆人”,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政意识。坚持不懈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把智慧和才干放在发展上。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爱民、护民、利民、为民的情怀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铁心为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从而构建了山南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为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颐民意,兴千秋伟业;举全力,绘古镇新图。而今,在山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正可谓是风生潮起。置身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沸腾的生活,看到的是奔驰的快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富裕文明生活的美好前景——条条大道开拓延伸,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已经或将要开工的项目有序推进……这一幕幕是山南科学发展促和谐,以人为本谋和谐的精彩缩影。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一眼望去,村庄整洁、道路宽畅、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颗颗明珠般熠熠生辉;在这里,人们生活幸福有保障。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生动地勾画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肥西西南璀璨明珠——山南镇科学发展的美好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肥西县政协副主席汪厚云带领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农委、畜牧水产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商务局、工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