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西县官亭镇的金桥、王祠等6个村的农民,竟然把不起眼的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一年可创收1000多万元。
2007年5月,由肥西县官亭镇金桥供销社主任黄学应牵头,组织当地40多位种植红薯的农民,注册成立了“肥西县金桥红薯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十加工企业”的运作模式,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产品销售等服务。合作社先后引进了脱毒商薯—19 、红心王、川山紫、西农431、香薯等优良新品种,定期为薯农开展“栽插、施肥、田管”等技术培训,红薯产量逐年提高,种植效益连年翻番,先后带动了王祠、姚岗、半店、金桥等6个村,共500多户农民从事红薯种植,种植面积从起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2013年春季,合作社还在金桥社区打造了500亩“标准化红薯种植示范”基地。
王祠村村民梁修早,原先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就是靠种植不起眼的小红薯脱了贫。合作社成立的第1年,他试探着种了2亩红薯,当年纯收入1600多元,以往2亩旱地最好收成也达不到500元;尝到了甜头后,他逐年扩大种植面积,2013年种了15亩红薯,纯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像他这样靠种植红薯致富的农户,合作社里还有夏伦琼、梁修明等30多户农民。
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购买了利用红薯加工优质粉丝的成套设备,年加工红薯1200多万斤,粉丝按不同等级,每斤8元至16不等,畅销合肥、六安等地,供不应求,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 (黄求存周先海)
新闻推荐
2月15日,省卫生厅通报安徽省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至此,安徽省已发现三例病例。那么家禽的市场销售是否受到影响,养殖户对未来有哪些担忧?合肥家禽销售开始遇冷2月1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合...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