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庐江 > 正文

塑造文化图腾 诉说千年历史 指尖上的“庐州老字号”(三)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5-17 01:01   https://www.yybnet.net/

○计氏雕塑传承人计宝林

○庐阳剪纸是合肥赫赫有名的“老字号”手工艺

○庐阳剪纸传承人葛崇云

○计氏雕塑“凤鸣酒壶”堪称工艺美术珍品

○庐阳剪纸被誉为江淮艺术奇葩

○庐州土陶烧制技艺制作的陶器

○庐阳剪纸传承人朱山中(左)

○庐州土陶传承人李宏亮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图腾,它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也记录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多姿多彩的庐州文化中,有着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的“老字号”手工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合肥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一个缩影,更是合肥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亮丽名片。

远离喧嚣生活守护古朴艺术

人类文化的起源很多都与陶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陶器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合肥有名的“老字号”手工艺,庐州土陶具有传承保护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它将造型艺术、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自幼随父辈练习泥陶的李宏亮是“庐州土陶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他的家族制陶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其曾祖父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和简易的柴窑,烧制出了形态各异的碗、盘、碟、罐、缸等生活土陶制品。随着李家制陶水平的逐步提高,李氏土陶逐渐成为合肥地区颇具影响的一个手工技艺品种。

从小耳濡目染的李宏亮也与陶泥结下不解之缘。李宏亮大学时读的是工艺美术专业,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造诣颇深。大学毕业后他上过班,下过海,为了把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下来,30多岁时他辞去工作,开始专心制陶。他成立“野佬陶坊”,潜心研究陶艺。他利用租来的龙窑,专门烧制自己制作的各种创意作品,把庐州土陶制作技艺、题材创意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李宏亮的作品注重造型和装饰的有机结合,揭示泥土的塑性美和表现活力,大胆吸收雕塑、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古朴典雅的风格,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其中,“荷花镂刻陈设品”、“古文字土陶摆件”、“陶质壶具茶船”等系列作品代表了李宏亮的制陶工艺水平。

李宏亮说,他小的时候,父辈们像赶集一样,到茶馆点个大碗茶,再配个狮子头,慢慢享受早餐。“那时候用的就是陶制碗,其实茶叶并不好,人们都叫它‘柳树叶子’,但是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特别开心。”

那时,合肥人一日三餐用的锅碗瓢盆都离不开陶。家里的泡菜坛子、油坛子、水缸,冬天取暖用的火钵子也都是陶的。普通人家至少会有十几种常用的陶制品。爱养花弄草的人对陶制花盆再熟悉不过了,陶器除了实用性也具有美化生活的功能。到了上世纪80年代,陶器慢慢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家里的陶制用具逐渐被塑料制品和金属器皿等取代。

可李宏亮对陶情有独钟。“土陶虽笨拙,但温润,亲和力十足,看到后想摸一摸;瓷则比较冷艳,给人以‘只可远观’的感觉。”他说,陶艺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现代的陶艺主要是指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从小到几厘米的印章、斗笠盏到两米多高的浮雕花瓶,李宏亮创作的土陶作品,如今已有千余件。

制作陶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捏泥巴”到放入窑中烧,再到自然降温、晾干出窑,匠人的心也从带着热情创作,充满期待到成品时的兴奋,有时也有拿到残次品的沮丧。“ 一窑一人生”是李宏亮对匠人生活的总结,对于匠人的称呼,他说:“如果你被称为‘匠人’,这意味着你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它是对你人格的一种肯定。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匠人’。”

李宏亮的创作是随心所欲的,他享受这种平静的状态。“玩陶让我感到很静,它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希望以我创作的名义过我的一生。”李宏亮认为,在体现艺术的同时,兼顾生活实用性,土陶文化才能更好传承。如今经常有人去拜访李宏亮要学制陶,他表示只要愿意潜下心学,自己都会毫无保留地教。2017年11月,李宏亮的“庐州土陶烧制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把小小剪刀成就精湛技艺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人们用剪子或刻刀,所创作出来的一种镂空的艺术作品。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合肥剪纸更是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老字号”手工艺。2017年底,“庐阳剪纸”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古庐州居安徽中部丘陵地带,南北分水岭的地理人文状况,加上长期封闭的农耕社会环境,为江淮文化的生存、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据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合肥人好文艺。”昔日,合肥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极为丰富,民歌民谣、民间戏剧、舞蹈、民间手工技艺乃至民间习俗、节庆礼仪种类繁多,成为合肥本土文化宝贵的遗产。庐阳剪纸,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美术项目。

庐阳剪纸是对流传在合肥地区剪纸的统称,由于剪纸本身在百姓生活中分布较广,因此庐阳剪纸在当地群众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庐阳剪纸大都通过家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

庐阳剪纸艺术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技法各异,既具有徽派剪纸的灵秀精巧,又有淮河流域剪纸的粗疏古拙,代表作品主要有张爱源的《喷龙》、刘继成的《李白与杜甫》、唐定兰的《八仙过海》、葛崇云的《红楼人物》、朱山中的《远古的呼唤》以及周升国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等。

和大部分的中国民间剪纸一样,庐阳剪纸有着许多共性,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庐阳剪纸是江淮农耕社会的产物,与时代息息相关,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联,比如民间传统鞋花、枕花、窗花、帐沿、围裙、护袖、衣服、袜子等,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寄托“夫妻恩爱”之情;窗花“金虎送宝”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八仙过海”“天仙配”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对理想的追求。其次,庐阳剪纸在合肥农村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的技法也比较单一,其中属于程序语言的“梳子状”和“锯齿状”技法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条状和网状的刀法。只用剪刀一种工具就能完成一幅幅生动流畅、天真自然、质朴大方、相由心生的作品。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手工剪纸技艺相对保持原始古拙、自然想象、随心所欲的韵味。最后,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庐阳剪纸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庐阳剪纸的精巧构思。庐阳剪纸作品寄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其表现形式和手法,代表着剪纸艺术发展创新的方向,体现出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博大的艺术包容性。

现年70岁的葛崇云老人是庐阳剪纸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剪纸完全是靠自学成才。从小酷爱美术的他爱上剪纸后,心里最渴望的就是剪出一幅毛主席肖像。第一次,画样子他画了改,改了再画,画了一整天,就是担心样子画不像,剪出来不像。葛老家存的毛主席画像就有120多幅,2007年还在安徽名人馆展览过。在葛老的房间里就挂了三幅毛主席肖像剪纸。除此之外,葛老还创作了《三国人物》系列剪纸。这部作品耗时最长,三月有余。这幅长卷作品18米长,53位人物,包括刘备、张飞、关羽等,唯一的女性人物则是貂蝉,每一个人物都表情各异,连骑的马造型都不一样,张飞的霸气、关羽的潇洒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位庐阳剪纸的传承人朱山中先生现为合肥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今年48岁。他自幼跟随外婆学习剪纸技艺,大学毕业后更是致力于剪纸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他曾遍访全国各地剪纸名家,综合南北剪纸的不同特点,将传统剪纸手法和现代书画艺术相结合,积极探索,采用剪、刻结合的技法,打破剪纸传统的平面表现形式,擅长于套色剪纸,多层叠映等技法,使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赋予了剪纸浓厚的现代气息。

朱山中剪纸多为阴剪、阳剪相结合,作品既流畅清新,又厚重结实。在传承庐阳民间剪纸的基础上,综合南北剪纸的共同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剪纸大刀阔斧,生动传神,富有情趣,具有浑厚、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其画面的黑白分布,点、线、面的布局,都匠心独具。他还独创了DIY剪纸,为庐阳剪纸的传承、发展,开阔了新视野,拓展了新思路,名副其实起到了领军的作用。截至目前,庐阳朱山中剪纸已传承了四代。

为了挑战自我,提高剪纸技艺水平,大约15年前,他曾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寻师访友,其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东北三省、云贵高原等地都去过。天道酬勤,玉汝于成。转眼间,30多个春秋过去了,在朱山中的妙手剪裁下,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精彩的画面。尽管其中不乏许多酸甜苦辣、艰难曲折,然而更多的,还是辛勤劳作后所获取的丰硕成果。

2016年,朱山中受合肥市政府委派,随同中国代表团赴俄罗斯出席全球第四届民间艺术节,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家群英荟萃、聚集一堂。然而没承想,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民间文化,尤其对朱山中的剪纸艺术却情有独钟,他带去的作品现场被抢购一空。感动的朱山中对着前来采访媒体记者的镜头,深情地表白:“通过这次活动,我把合肥的剪纸带到了俄罗斯,让剪纸这门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作为合肥的“老字号”手工艺,庐阳剪纸一直在传承发展,特别是合肥剪纸协会成立后,合肥的剪纸爱好者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一个自己的艺术交流平台。

合肥剪纸协会成立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像葛崇云老人就在合肥市老年大学、育新小学、临泉路二小都开办了剪纸学习班,每周一节课教感兴趣的老人和孩子们学习剪纸。这些年来,只要有人向他请教剪纸方面的问题,他都会主动传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门艺术的迷人之处。朱山中也是如此,自2008年至今,他先后在合肥师范附小、逍遥津小学、朝霞小学、38中、11中等校担任非遗剪纸课教师。并于2012年起,升格担任安徽三联学院艺术系剪纸课客座教授。同时,自2009年夏天开始,还为合肥市文化馆和十几个大中小学举办暑期“非遗”培训班若干期,数年来共计培训剪纸爱好者约3000余人。

而现在合肥多所学校也开展起了剪纸教学,将剪纸艺术有效地引进了课堂。目前,合肥三联学院已经开设了剪纸课程,学院也成立了剪纸协会。合肥师范附小、逍遥津小学等多所学校也已经开设了常态化的剪纸课,剪纸艺术正逐渐在合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生醉心创作铸造工艺珍品

对于“老字号”手工艺来说,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她们质朴、生动、活泼、多情,尽管模样不同、名称不同、材质不同、色别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有性格、有故事。她们或从深厚灿烂的地域文化,或从源远流长的历史云烟,或从作者现在所处生活的大背景中走出来,展现着与众不同的风情风韵,讲述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传说。

合肥市庐江县的计宝林先生是“老字号”计氏雕塑的传承人,它是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庐江名家”。

计宝林1968年知青下放,1976年招工至庐江县美术瓷厂从事瓷雕设计工作,同年由省轻工厅送往界首瓷厂进修学习,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山义,并得到安徽省著名雕塑家闫玉敏指导。后来,他又到淮南瓷厂学习,其间得到我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指导。1985年创办庐江县首个工作室,即计宝林艺术工作室,成绩斐然。

40多年的艺术创作中,计宝林硕果累累。他创作的“凤鸣酒壶”(凤鸣酒壶斟酒时能发出凤的鸣音)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展销会”创新奖,并被评选为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珍品。

1978年,他创作的瓷雕作品《哺》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受到国家领导人参观。其作品《观音洒露》1979年参加在武汉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 1980年被选为安徽省代表团访问美国马里兰州的礼品。

世纪之初,计宝林受九华山之托,设计创作了铜雕塑作品“九龙飞上九华山”。2001年3月12日经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一时轰动大江南北。

庐江自古出名将,计宝林相继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抗战名将孙立人等塑像,巍然屹立,一气呵成,令人瞻仰顿生敬意。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36家社会组织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经安徽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安徽省民政厅联合确认,近日,安徽省公布2018年度第三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塑造文化图腾 诉说千年历史 指尖上的“庐州老字号”(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