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阜师院大四学生于东北,不觉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考霸”。而获得这个荣誉的代价,除了无数次的被拒之门外,还有那至少三四千元的考试费用。
和很多同学一样,大三上半学期,于东北便开始准备考研。为了避开激烈的竞争,他报考了一所西部的大学。“那里偏僻,当时想着容易考上。”可是令于东北没想到的是,在书海里的苦战,换来的是“和学校面试分数线差了4分”。
研究生没被录取的于东北,还没来得及苦恼,就发现自己的同学早就开始找工作了。而当时已经过了校园招聘的高峰,于东北只好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各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
直到现在,于东北都佩服自己的执着:省内信用社系统考试,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被刷;本地产业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报考人数太多,被刷;省内多地的新农合单位考试,准备时间太仓促,被刷……据于东北说,这一年多来,省内的大小事业单位考试,他很少有没参加的,甚至省外的他也去考过。从今年年初开始,他花在各种考试的报名费、路费、住宿费等等,至少有三四千元。
然而,在这些成本高昂的考试中,于东北进入面试的就只有两次。今年5月份,于东北参加了中移动合肥分公司的招聘。虽然历史性地通过了笔试,可进入面试就发现,不太擅长社交的他竞聘客户经理职位,根本就是给别人当陪衬。
于东北笑着告诉记者,经过上一次面试失败的他,所幸在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又一次入围了面试,而且是以成绩第一的身份:“我把东西都准备好了,还是找不着工作的话,就去当合肥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凯培/文 特约摄影卜光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