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报告中深受启发,余老师的观点让我视野更开阔。文艺作品坚持创新,其实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都可以在创新中得到更好发展。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 章蓉生
人类文化灿若星河,中国文化是其中夺目的一支,安徽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余老师的演讲让我对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安徽文化产生了更多自豪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的责任感更强了。
省文化厅艺术处 秦佳凤
余老师的报告不仅带着我们把中国文化按照时间的脉络梳理了一遍,还特别对安徽文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提出的四个支点,我觉得特别到位。记者也是文化传播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视野再开阔点,胸怀再博大点。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成
这场报告对我来说,可以说不仅仅是受益匪浅。一切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集体人格,一个地方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一个地方的集体人格。因此,推进文化就是推进集体人格。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要注意提升公共意识、实证意识和法治意识。
《徽商》杂志社记者 李敏敏
庄子讲逍遥游,李鸿章眼光也没放在合肥磨店,做文化要对有限地域进行超越,胸怀要更开阔。做文化要有宏观支点,不要太多强调地方主义,文化人有故乡,但文化无界。
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办公室 宋其義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整理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鲍亮亮本报见习记者 何珂继“姜你军”、“蒜你狠”之后,曾经的家常菜西红柿,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桌上的“土豪菜”,消费者大呼吃不起。在合肥市周谷堆批发市场内,西红柿的批发价格...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