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素生活,很纯棉
去年的10月16号,自媒体公信号“纯棉系”正式上线,首次发文是《宁静,如一面湖水》,记得那篇文章被公信号大咖“慈怀读书会”头条转载,点击阅读很快过了100000+。以后便正常地以一周两次原创的频率发表文字,聚集同类。
为了方便交流,又为了不要粘合得过于紧密,我们特意建了个QQ群,棉亲们陆续加入,开始一些话题互动,结果发现,群里好多肉肉爱好者,经常会拍下自己养的肉肉来相互欣赏,交流关于肉肉的话题,甚至相约一起网购、或者同逛花鸟市场,真是“气味不相投不进一个群”啊!
“纯棉系”有一段说明辞,被很多小伙伴拿去做了签名档。“希望生命呈现的状态是不喧嚣、不攀比、不攻击、不急功近利。像一株植物,四季轮回,静默生长,温柔而坚韧地,按照心目中的样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一株植物到底是怎样的?最朴拙的多肉堪称代言人。而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生命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回望过去,其实我曾是一个虚荣而激烈的女孩子,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该漂浮的漂浮,该沉淀的沉淀,也像一棵树,慢慢舒展开来,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1998年,和美眉跑去香港红磡看群星演唱会,空闲时间全跑去疯狂购物,直到心脏骤跳,颓然扑倒在床上,“我怕要累死了!”十多年以后,出行欧洲,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看别人一头扎进名牌世界,我独自坐在对面的小咖啡馆门口,点了杯浓缩咖啡,安静地看人来人往。
发现物质的丰沛无法和幸福感同比上升,就像一间房,填得太满,会缺乏呼吸空间和回旋余地。本份又认真地完成工作,然后瑜伽、读书、写作、陪孩子、看电影、听音乐,也有谈得来朋友不太密集的聚会。好像踩准了生活的节奏,浓淡疏密,错落有致。
这些年,随着心境的更迭,穿戴也发生变化,越来越爱棉、麻之类的天然织物,买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在意是否大牌;饮食也在变,和朋友一起投资了一个农庄,吃自然栽培的新鲜蔬菜,慢慢成为一个弹性素食者,和大家一起也不刻意吃素,只是更喜好素食。
最近和“去吃素”的冉然正策划在“纯棉系”推出一个由他主持的“素食”栏目,我们不是素食主义者,也不劝人吃素,只是想打开一扇窗,让大家看看这边另有风景。
说到我的公众号“纯棉系”,那是半年前在朋友鼓励下开的,是为了聚集气味相投的朋友。这类人对于生活方式都持有相近的纯棉主张:“素朴归真、天然健康、温暖舒适、从容自在”——就是纯棉带给我们的质感素生活。
如今别人再问什么是纯棉系?什么是素生活?我已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素朴而诗意生活”,是的,节俭物欲,丰沛心灵,让主张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在一起。
我们欲较低,喜欢简洁、素朴的生活方式;我们注重环保,既关心地球、臭氧层这样的大问题,也有随手关灯、少开车、双面复印这样的小习惯;我们不信人定胜天,敬畏自然,喜欢天然、原生态的食品、衣物及家居环境。不喜欢化工合成、过度加工和装饰;我们做事没有过高、过远的企图和规划,但有基本恒定的标准和要求;我们热爱生活,有文艺情结,拥有阅读、旅行、音乐、园艺、美术等某一种或两种爱好,烟火之余还记得抬头仰望星空。我们与人为善,不具备攻击性……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爱素生活,因为我们是素心人。
素生活的幸福方程式
青春时期,心里都住着一匹躁动的野马,恨不得时时刻刻奔腾在人生的大草原上,只觉一望无垠,必须策马扬鞭,才不致落后于人。熟龄时候,希冀安静与淡然,总希望有那样幽谧一隅,承我欢喜,载我忧伤,抚我寂寞。
看到多肉的那一刻,我眼神一亮,心弦一动,那样平凡安静又倔强坚韧的样子,不就是当初不顾一切离开广州来到合肥的我么?
很多人不止一次问我,如果要用一种多肉植物来形容自己,会是哪一个?虹之玉!必须是虹之玉!毫无疑问。极耐寒,又不怕烈日暴晒,以其坚韧丰富的内心适应恶劣多变的生存环境;普通不艳丽,质朴也傲娇,一如我的外表,不是时尚尖端那一挂的,但自有一种不容忽视的风采。很容易亲近,眼缘好人缘多,寡淡的外表下深藏一颗丰富多彩的心。
不管遭遇多少疲惫与困难,在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一屋顶多肉时,那种勃勃生机蓄势待发或喷薄而发的状态,总是能轻而易举感染自己。我曾一度纠结,能代替物欲的东西之于我会是什么?原来,是这些生长得安安静静不紧不慢的多肉。
自从与闺蜜范范从裕丰花市端回第一盆白牡丹起,我俩就彻底沦陷在多肉的多变世界中,这中间还闹了不少囧事儿。比如那盆白牡丹,居然不领我俩的情,精心呵护了半年一点儿没长,我俩急了,咨询高手又请教度娘,才明白是土壤有问题。多肉对土壤的要求很复杂,为了省钱也为了探寻更深层次的种植乐趣,我们放弃随大流在网上购买土壤,而是利用闲暇时间四处寻找制作土壤的材料,鸡蛋的蛋壳再也不扔了,晒干捣碎等待配土;没事就往建筑工地跑找砂子……煤球灰也是极好的配土材料,买早点的时候不忘要点儿煤球灰,一开始早点摊老板极度不理解,现在,只要看到我,总是会迫不及待告诉我,“煤球灰给你留着呢!”这样混搭出的土壤疏松透气还便于排水,能让可爱的多肉小盆友们更加肉嘟嘟萌萌哒。
现在,每当外人来到我俩的办公室,总是会惊呼恍如置身植物世界,打趣说省了去植物园的钱,光这100种多肉就足以赏心悦目。闺蜜范范是异植中国论坛赫赫有名的养多肉专家,几乎每篇帖子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华帖,是高山仰止的神人存在;而我也是多个多肉种植QQ群群主,经常举办各种多肉跳蚤市集,除了交换售卖各式各样的多肉,还有自己制作的手工小物等等,参加人数通常都能有一百多号人,几乎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他们跟我一样,与植物亲近久了,喜欢上棉麻制品,简约主义等素生活,追求浑然天成的美感和一气呵成的通透。
在我的带动下,7岁的儿子也将多肉视为自己的萌宠,即使夜半三更,也会强忍困意猫在我的身后拿着手电观察记录多肉的生长情况。若外出游玩,碰上雨水来袭,第一个当心的不会是屋顶晾晒的衣物,而是那些古灵精怪的多肉,虽然他才7岁,但他养多肉也有三年,说起种植经验一套一套的,在学校小有名气,多肉种植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给了这个孩子面对世界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不由得想起童年时代的我,爸妈在家中大院种植了花花草草,让我得以与自然亲密接触,体会那种田园诗意般的素生活;而现在,儿子也能在这样的安然恬淡的环境下成长,何其有幸?
4月18、19日,我将在安农大举办个人多肉展,欢迎肉友们带着你的的萌宠来现场,咱们一起聊聊多肉,聊聊素生活,聊聊幸福方程式。
新闻推荐
微信约来的私房美味她味蕾发达,热爱厨事,对食材和美味有着严苛于常人的追求;认为味道之“道”在于与人分享美食和情缘,所以爱好请客吃饭,动不动就大宴宾客;还有一门文艺技能傍身,或写或拍,绝不是传统...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