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于市里,那些小富即安的合肥人
闲逛地点:“中隐于市” 赤阑桥文化创意街区
私路风格:文艺派
凉夏项目:在“造船厂”酒吧和各国友人玩一盘桌球,在“保罗的口袋”品一壶茶看一本书,或在“万能青年旅社”的天台上与老友赏月聊天。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这大抵就是曙光北路上的“中隐于市”赤阑桥文化创意街区所带给我的感受。
在看见“中隐于市”之前,我从未想过如此低调隐匿的街区,在合肥竟然也可以有如今的火爆人气。它位于曙光路上,个人感觉,如果和朋友带车过来,这个地方车位很少,尤其第一次来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屯溪路辅路怎么走。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梧桐道一路向下,你可以到主题书吧泡上一泡,也可以到具有古典人文气息的曲水流觞赏一篇诗词歌赋。
上周五下午,“填词运动”的启动发布会就在中隐于市的“造船厂”内举办,当场内云集了各路合肥文化圈精英的时候,从他们每个人的交流言论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合肥——他们思想独立,眼界开阔,在忙碌的工作中渴望着找到一个出口,他们急需找到一个精神的诉求和能够让他们分享的场所。这正如砚小朵同学当时说的:“当我几年前从外地刚回合肥时,发现一下班所有的合肥人的休闲方式就是聚在一起炸金花,这太可怕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到中隐于市来小聚,喝上一杯咖啡,才让我感觉这座城市开始变了。”
如同北京有南锣鼓巷,成都有宽窄巷子,一个街区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变迁,如果它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吃饭喝茶玩乐的地方,而是一个有气质的,有形象的,有精神的地方,那么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合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街道也越来越多。
在“中隐于市”刚开街的前几年,一个朋友看中了门面房想做餐饮问我感觉如何,于是我了解了一下,在当下这里的收益率并不丰厚。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这里开店?也许是在一起商量好的要的就是这个氛围。如今当我看见万能青年旅社老板的笑脸,和“造船厂”的Jeremy喝一杯嘉士伯,我便明白他们的诉求——中隐于市,小富即安。
长大中的罍街
闲逛地点:罍街美食街
私路风格:休闲派
凉夏项目:晚上去时代小雅,露天大快朵颐小龙虾;周末的上午去吃下塘的烧饼,壹品的锅贴;新近想去罍街茶馆喝大碗茶,看剧。
我会觉得罍街一直处于长大中的状态,多少是因为它时不时的新动作,给这个城市中带来N多新的可能。
前两年罍街刚开街的时候,我是懒得去赶那个热闹的,因为合肥人太爱扎堆玩乐,有时拥挤的心情也就打消了玩乐的趣味。后来外地朋友经过合肥,我们临时相约了去吃小龙虾,宁国路一时间人满为患,于是多走了两步,到了罍街。当即,我就把这儿奉为了合肥消夏觅食的一个好去处。因为是统一规划的街区,人潮颇多,依然井然有序,有洁净的街景可供露天吃饭之用,感觉弥足珍贵。
在此之前,除了偶有周末的农家乐体验,我是外出吃饭只知道去综合体的那一类人,可想而知,在什么地儿吃,和吃到什么,对于我而言,一样重要。当然,这时,罍街在我的心目中也不过只是一条美食街,而已而已。
我有一群三五不时会见上一面的陈年旧友,随着年纪渐长,众姐妹纷纷抱怨,已然在家日日清淡饮食,偶尔晚间应酬一定不忘回家在跑步机上跑上四十分钟;这般光景下,姐妹聚会还要斤斤计较卡路里真是何必呢?后来有一姐妹提议,我们可以把每月一聚改在早午餐啊,随即赢得掌声一片。可是随即问题又来了,难道只能简餐厅去吃那些中央厨房里出来的西式早午餐吗?这时,有人给出了史无前例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可以去罍街去早餐啊。”
于是,后来就变成了罍街里的寻常周末的某个晌午,我们一众人不加节制的欢快点餐,下塘的烧饼还是儿时的味道,壹品的锅贴再长的队伍都要排,庐州的小笼入口就不见了踪影,赵姐的沙汤心急得晾凉了赶紧喝,真本甜糟汤圆就是最好的甜品结尾……我们似乎开启了另一个频道,让美食和愧疚感不再如影随形。没多久,我就把这个阵营扩大到家人,举家出行,早早出发,别有一番滋味。
前几日,看到朋友圈里,一大波人赶着去罍街茶馆,虽未曾去实地领略,但已经被刷屏:大碗茶,八仙桌,徽剧庐剧黄梅戏,说学逗唱……各般风景,一杯罍酒喜湘会。我也不禁动容。眼下进剧场看过最多的剧种一定是陪伴孩子的儿童剧,歌舞剧,心下暗想,不妨哪一日带娃去茶馆坐坐,跟她吃吃喝喝,顺便聊聊那些老旧物件的美好,最是应景。
新闻推荐
刘明 让社区变成贴心小棉袄我想先来一段回忆,邻居从楼上扔东西,弄脏了一楼居民的院子。于是,一位年龄偏长,憨态可掬,面容慈祥的“大妈”,一团和气地跑来调解。似乎,这是我年幼时,对于居委会主任这个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