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过被欠钱的心里滋味,怀揣着不安和焦虑过新年,肯定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感觉。于是,各种追债者开始一段段漫长的讨债马拉松。
怒追养老钱:
扛着旅行包住到对方家里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这年头,欠钱的常常是“大爷”,借钱的常常是“孙子”,合肥的老王就足足当了半年多的“孙子”,苦肉计施尽,各种软磨硬泡,最终靠一件神秘武器——律师函,前不久,讨回自己数十万财产。
住着高档别墅、开着保时捷跑车、戴上百万的名表,一顿饭甩个小费都是三五百。老王心想,这亲戚的生意做得不小啊!
一日,土豪亲戚徐武给老王打电话,“叔,我这边有个房地产项目,需要资金周转,你有钱的话借我,比市场利息高,绝对不让你吃亏。”刚巧老王手头上有卖房子的一笔钱,80多万元,但这是准备养老的钱,想想是自家亲戚,何况人家势子大,风险不高,也就借了。
徐武按照约定每月给老王的银行款里汇利息,一直汇了一年多,直到2015年初,老王的手机再也收不到汇款的信息了。
“迟几天也正常,有时候他在外面忙忘了,但是,这次拖了一个多月。”老王觉得不对劲,打电话给徐武,对方说,项目太
多,资金暂时转不过来,等稍微宽松点立马就给。
这个“立马”拖了六个月……老王也从十天半个
月一个电话,变成天天打电话追债。“徐武今天说月
初给,到了月初又说月中给,早上打电话说晚上
给,晚上打电话又说迟点给。”
老王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是他全部的
积蓄,老伴天天在家嘀咕,让他负担更重。老王跑到
别墅门口蹲守,要见面讨钱。但左等不见人,右等不见
人,直到保安来驱逐他,他才打听到,这家已经有半个月没人住过,之前曾陆续地往外搬东西。
找不到人怎么办,老王又换了个目标,盯徐武的老婆,因为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哪上学,而且天天接送,守在学校门口保不齐能找到人。结果还真给他逮着了。老王不动声色地跟在他们后面,一直跟到了新的住处。
徐武的老婆田琳也不好意思让远房亲戚吃闭门羹,只能把他迎进门,然后冷着。老王还是掏心挖肺地说自己的血汗钱全部都借出了,现在等着米下锅,家里吵得不可开交,老奶奶都要离家出走,说到动情处还老泪纵横。但田琳不咸不淡地说,他借你的钱我压根不知道。老王心里明白,田琳在撇清关系。
老王回家向老伴讲了一通,老伴怒了,“软的不行,来点硬的。”第2天老王的老伴扛着个旅行包,里面塞了点衣服和日用品,信誓旦旦地要去徐武家“过日子”了。“不给钱,我就不走了!”老王的老伴觉得自古以来,这耍泼无赖的招都很好使,但没想到,田琳跟孩子也不回来了,就剩她一个人住,搞了三天,老夫妻俩都觉得实在撑不住了。
一晃已经半年多,本金利息都没拿到,二老觉得只能打官司了。“我们年纪大的人,对打官司还是很忌讳的,但是实在没辙了。”老王和老伴跑去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律师告诉他们其实这是一起普通的债务纠纷,因为标的额80多万,诉讼费用起码也得5万,所以最好是协商解决。律师根据事实和法律写明了欠款事实及夫妻二人应共同承担责任。接到律师函后没几天,徐武主动打来电话说要还钱。老王半年的讨债生活终于划上句号。 记者郑茹(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将“薪”比心:
在欠款公司发展“眼线”
年底讨债,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方式。“和客户闹僵?不会。我们就是和客户聊聊天。”省城一家设计公司胡总,就是通过聊天分期分阶段一笔笔要钱,和客户最后成为了“尴尬”的好朋友。
说到要账,合肥虚实文化有限公司的胡总深有体会,各种催债早已是工作的一部分。前年就接手一家客户,是电力服务企业,设计、施工的活干完之后,对方公司付了一半的款,剩余约10万元左右的款先欠着。“我现在国外;财务正在走流程……”每次打电话,客户都用各种理由推托。时间到了2015年8月份,欠款已拖了1年,马上到年底了。通过在对方公司布下的“眼线”,胡总得知,这位客户找自己朋友的朋友借钱,借多少呢?借10万元。这下胡总心凉了,这么大体量的公司,老板向人家借10万元,想想就知道什么情况,“实在是没钱了。”这笔款到现在还没要回来,“对方投资的其他生意失败,其实他人还是不错的。”胡总也是无奈。
要账是门技术活,软磨硬泡、聊天等待、死缠烂打、一点点挤牙膏,考验的是要账者的耐心、毅力和智慧。“既然是我的客户,一般我都和他们处成了好朋友,后期要账也不会闹僵,就是和他们聊聊天。”“欠钱的客户,我都会不时地去光顾他们办公室,去那也不提钱的事,就是聊天,对方客户也知道我去是干吗的,一般都不太想见到我们。”胡总说。
另外一位客户,是一家教育培训公司,有两家店,一开始有点抠,找胡总设计企业宣传单,800元的砍成了400元。可没想到的是,后来签约的企业形象设计等一系列服务,费用是5万元,对方很爽快地付了,第二天就打款。
这家店开始扩张,从两家店到6家店,各种费用投入进去,门店装修、师资团队等需要资金。后续他们企业的形象设计和店面装修都是胡总负责,再要回款就没那么容易了。“每次去要一点,5000元、1万元的,就像挤牙膏地给。”
不仅要和客户经常“聊天”,还要学会等待,等个一年两年都是小意思。去年底,胡总和这家教育培训公司相关负责人约好见面结款,胡总在约好的地点,从下午2点等到4点多,客户始终没出现。后来胡总收到一条短信,大意是“实在没钱,本来想借钱还你但是没借到,我只能直接到车站坐车回家了。”到现在2年了,这位客户还欠着几万元的款没结。 记者何璧
变身跟班:
天天堵门老板仍未现身
1月14日,这已经是老孙第三次来到XX路(合肥市区某条路),2014年的2万块货款钱至今还有12000元没有拿到手,不得已他从宁国赶来,想在过年前把拖欠已久的呆账彻底勾销。
老孙的要款对象,是一家山核桃经营店,门面不算大但生意不错,稳定的周边小区消费群,还有多年积攒的回头客,以及积累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誉。而15年的合作关系,让原本的买卖双方亲如兄弟,成为老孙每年不用烦心的老客户。但是形势急转直下出现在2014年,因为年度包装礼品潮销量骤减,加上这里长时间的道路封闭,这家山核桃店红火的生意消失了。
当然,远在宁国的老孙当时并不知情,得知以上这些门店的难言之隐,还是从核桃店周围的商户口中了解到的。“2014年12月,核桃店老板打电话说,快到春节,店里加紧在搞包装盒子,他那2万元钱资金现在周转不过来要缓一缓,我根本也没放在心上。从前到过山核桃老板的门店,尤其是接近年关,高档车都排满马路300米,有时店老板忙着包装,都要搞到12点,陪他吃几次夜宵。此外,2万元不算巨款。”老孙说。
2015年3月,8000元的首笔款打到了老孙户头,山核桃老板发消息告诉他,春茶要上市,剩余那些钱要等等。不过这一等,就到了9月,“电话不接,消息不回,打到店里每次都说不在。”老孙说,“一开始根本没往欠款不还上想,第一反应是不是老板生病。”但眼瞅着又到一年年底,他决定坐车来核桃店一探究竟,结果当时就傻眼了。店老板换人,表示不知道这笔款项。”
在附近先预定了一周的房间,老孙天天早上去店里堵门,要么进店一句话不说,干坐一天。拿着当时的货款单到处和进店顾客理论一番。“我也的确给逼得没办法了,现在欠款人都不知道去哪了,再不来只能出动全家,睡在店里,逼人出来。再不行,我就天天跟着现在的老板,他上哪我就上哪。”面色凝重的老孙无奈道出自己的策略。 记者龚宇卿
新闻推荐
饮料用纸巾搅拌褪色 不能说明色素超标一火爆视频引发市民担心 专家:色素不全是“坏东西”
一火爆视频引发市民担心 专家:色素不全是“坏东西”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