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环卫企业开展路面保洁
4月27日,五一前夕,合肥市蜀山区,城管部门组织54岁的环卫工人孙明英和她的同事们去接受免费体检。“去年底,环卫改革启动时,我们有点紧张,移交到企业以后会怎么样?半年过去,工资涨了,管理更有序了,一样有社会和政府的关心,还组织我们来体检。”孙明英说,他们现在很放心,也很有干劲。2017年年底,合肥市蜀山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在该区启动了最彻底、最全面的环卫体制改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化管理。革新去弊,半年过去,各项红利释放,以人工清洁为主的传统作业模式,已完全被“机械化清扫+定期冲洗+全时段人工保洁”所取代,走在合肥市蜀山区的街头,气清景明,道路洁净。
主体过多,多把笤帚留下“老大难”
蜀山区,作为合肥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内部纵横主干道31条,次干道47条,小街巷144条,总面积达634平方公里。此前,该区环卫保洁有多个主体参与,包括城管、市场化企业及属地镇、街(开发区)等,“主体过多,导致管理方式不一,作业标准不一,作业时间不一。”该区城管委环管科科长时学飞介绍,不仅管理缺乏制度保障,由于地域划分无法绝对精确,经常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
不仅同一区域有多个责任主体,即使同一路段的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也有不同的责任单位,交界处时常成为卫生死角。“牛皮癣”,集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等地方环境卫生成为“老大难”问题。此外,机械化程度不高,更多依靠人力,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造成监管不力。
选优引强,平稳移交保障工人权益
为了破解老旧模式下环卫保洁质量不高、交叉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2017年上半年,合肥市蜀山区酝酿一场彻底的环卫体制改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全引入市场化管理。
2017年9月份启动招标,“市场化改革,620名环卫工人要完全移交,必须招大招强。”10月份,两家全国十强企业中标,12月1日正式签约入驻合肥蜀山。“改革第一条,是保障工人的权益。”蜀山区城管委党委委员丁洪飞介绍,由该区法制办牵头,召集人社局、工会等多个部门,组建法律团队,按照劳动法,对环卫工人进行补偿。
620余名环卫工人由两家公司无条件接管,工人工资平均上涨了至少10%。工人们与两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上要求必须贴上工资确认单,包括过节费等各种保障。
六位一体,科学管理创造最大红利
有着15年环卫工作经验的孙明英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移交,她与北京环卫签订了劳动合同,“工资上涨了200多元。”而改革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工人的福利,2018年1月份,合肥市迎来暴雪,改革后的蜀山环卫给市民带来惊喜,环卫企业紧急从北京调运新型铲雪机器,创造了“一夜除雪”的奇迹。
合同期限为“3+3”模式,根据约定,环卫市场化的服务内容,将综合清扫保洁、道路绿化带保养、生活垃圾清运、粪便收运、公厕维护管理、应急保障共六大项工作完全承担,“六位一体,从路面到绿化,到建筑4米以下的‘牛皮癣\’等,立体化打包服务,责任清晰,彻底市场化。”
市场化管理进入蜀山区,该区环卫工人已增至1500人,保洁时间由每天的12个小时增至18个小时。还带来了前所未见的设备,包括9台多功能洗扫车,扫、洗、吸于一体,对减轻雾霾、减少扬尘起到了较大作用,“车辆驶过,地面的清洁可达到‘坐下不脏衣\’的程度。”目前该区市场化道路清扫、垃圾清运、道路冲洗已进入常态,环境卫生作业的“死角盲点”、“交叉区域”卫生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马杰 陈三虎汪漪
新闻推荐
她三岁时,母亲去世了,跟普通人相比,她更懂得母爱的珍贵。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新民村,71岁的老人张延芝有9个孩子,除了自己和丈夫生养的5个孩子外,她又相继接过抚养4个侄子侄女的“任务”,更是把他们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