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茂枝 许梦源)“真正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易变现的有价值资产。 ”在7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会上,围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难”等顽疾,省金融办、财政厅等部门开出了“药方”。
承包地抵押贷款困难多
省金融办介绍,安徽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制度障碍确实不少。比如,缺乏评估机构,价值难界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全省农村产权评估体系还不健全,不仅没有专业的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也缺乏统一的产权评估标准和方法。一些试点地方的银行单方实施评估,往往造成涉农产权价值被严重低估,“像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抵押价值打折严重,一般在30-40%,有些金融机构还要求用房产进行再次抵押或第三方担保。 ”
此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还存在法律支撑不健全、贷款风险较大、处置变现难等问题。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信贷风险防范难度较大,一旦贷款难以偿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变现也十分困难。而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对农村产权抵押放贷积极性不高。
去年六县市启动试点
尽管困难重重,但相关试点在安徽省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早在2012年,淮北市就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明确了淮北农商行和濉溪县农信社作为试点金融机构,并设立了风险补偿金,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经审批后给予30%的风险补偿。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000多万元。
2014年,安徽省首批选择金寨、凤台、庐江、天长、凤阳、怀远等6县(市)作为先行试点,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业机械设备、林地使用权等新型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同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评估、土地收储机制等。“截至2014年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2.74亿元。待试点成熟后,将在全省逐步推开。 ”
鼓励建综合产权交易所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处置变现困难问题,省金融办建议,鼓励各地学习外地经验,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为当地农村产权交易提供场所、配套设施以及交易信息发布、交易组织、咨询、投融资、电子交易平台等服务。同时,探索设立由财政出资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收储机制,收储中心对银行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一时难以转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房、林权等进行收储,并对收储的资产挂牌再流转,确保银行债权及时得到主张。
省财政厅介绍,财政部高度重视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问题,正在谋划组建全国性的农业融资担保体系,主要为适度规模经营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安徽省届时也将积极跟进,筹备组建专业性的农业融资担保公司。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胡明兵濉溪县农民刘某最近遇到了一件让他很费解的事,他的一张中国农业银行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地被人划走了几千块,经过几番交涉之后,钱是失而复得了。但其中的原因至今也没搞清楚。...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