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学刚在教学生们唱歌。
儿时一封信挽回一个家庭
“当、当、当……”9月3日上午,花学刚站在教室门口敲响上课铁铃,22名孩子叽叽喳喳地跑进教室。因为当天是一年级学生第一天上课,那些平时在村里疯惯了的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很难安静下来。
“坐好了,别乱动,听老师上课!”一名家长站在教室外呵斥着自己的孩子。
“别急,这些孩子要慢慢教,以后会听话的。”花学刚笑着对家长说。
不多时,教室里安静下来。“a,跟念,a。”花学刚响亮的声音从教室里传出来。不远处,几位村民坐在树荫下聊着天。
“村里要是没有花老师,我们这些孩子上学真是个问题。”村民李远珍说,“孤岛小学”实际是凤台县刘集乡彭岗小学花岗教学点,被大家称为“孤岛小学”,因为花岗村东、南、北三面是花家湖,一到汛期涨水,西面的路就会被淹,使这里成为一个孤岛。
“花老师是我们村里第一个文化人,他在这里教书30年了。”一位大娘说,花学刚是村里的名人,大家都尊敬他,他9岁上小学,到了4年级,就能为村里的人读写书信了。有一年,一位村民和老婆吵架,老婆一气之下抛下两个孩子回了四川娘家,孩子整天哭闹着找妈妈,村民找花学刚给老婆写了一封信,劝她回来。“没想到这封信真劝回了他老婆,挽回了一个家庭。”
这件事也触动了花学刚,他暗暗立志将来成为一名教师,把所学知识传授给村里人,让全村的孩子都能成为有文化的人。
洪涝时他把自家变成教室
1983年,花学刚初中毕业后,通过招考成为民办教师,让他成了花岗村新闻人物。“我们当时特别高兴,花岗村终于出了一名老师了。”李远珍回忆说,花学刚是全村人的骄傲,可大家没高兴几天,就听说乡里把他分配到彭岗小学教书,大家知道后,分头做工作,有找乡领导的,有找花学刚的,大家一致要求把花学刚留在花岗村任教。
“‘孤岛小学\’曾经有过几位老师,但我们这儿地处偏远,条件差,派来的老师没几天就呆不下去了,而且,花岗村在汛期被淹,老师上课也不正常,花学刚是咱花岗人,留得住,也放心。”李远珍说,有两年特大洪涝时,花老师还把教室的课桌、凳子等转移到自己家里,秋天开学时,洪水还没有退去,教室里还有很深的水,他就把孩子们带到自己家里上课。“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他连自己儿子参加高考都没有到城里去看看。”
花学刚是“孤岛小学”的全能教师,除了语文、数学外,还带音乐与体育。“我这里只带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孩子大些,就可以自己去4里外的彭岗小学读书了。”花学刚说,一间教室里同时带两个年级课很难,经过他的苦想后,自创了“复式教学法”,就是先给一个年级布置作业,再给一个年级授新课。
“从教学点出去到彭岗小学继续读书的孩子,在班里都是优等生。”村民花学军说,花老师从教学点送出去的学生,已有15人考上本科院校,另外还有几名研究生,花老师自己的儿子现在也在江西读大三。
为了孩子他坚守孤岛30年
花岗村过去由于经常被淹,村民们不富裕,花岗村也被人们称为“穷村”。如今随着一些村民外出打工和做生意后,许多人家都盖起了楼房,而如今夹在这些楼房中间的花家,仍然是两间破瓦房,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当。
“你看村里谁家不比你家过得好?谁家不比你有钱?如果你还在这里教书,只会穷一辈子。”花学刚的父母曾经这样责怪过他,很多亲威和朋友也劝他改行。“你有文化,脑子活,是块做生意的料。”也有人要帮他凑钱做生意,花学刚有些动心了。
“想起村里的孩子,真的很难抉择。”花学刚说,他是土生土长的花岗人,如果他都不能坚持,谁还能在这个教学点坚持下去?如果改行了,村里这些孩子们怎么办?
花学刚终究没有离开孤岛,没有离开他的孩子们。
1998年,花学刚顺利通过民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在编教师。接到通知的那一天,他痛哭了一个晚上,能成为一名公职教师,至少向父母、亲戚、朋友,证明了他自己。
“我的学生现在有公务员,有白领,也有教师和军人,他们的成功与成就让我很欣慰。”花学刚说,他不后悔在孤岛上从教了30年。
本报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在凤台县花家湖畔,一处三面环湖的高岗上,有一个“孤岛小学”,学校只有一间教室,花学刚是学校惟一的老师,他在孤岛上已从教30年,他在孤岛教出的学生中,有15人考上了大学,还有几名研究生。
“孤岛小学”只有一间教室。
花学刚手把手地教学生读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凤台县中医院院长马丽受贿一案,经凤台县检察院侦查终结并提起公诉,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没收财产10万元。现年4...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