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1月23日,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医疗、就业仍是代表热议的老话题,同时,土地流转、美好乡村、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等也成为代表议论较多的新话题。
学前教育
市人大代表程晓林说,2013年“两会”,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公办幼儿园被写进报告,并在当年予以大力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问题;2014年,市政府继续提出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目标,而且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加快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以及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发展目标。程晓林认为,政府如此重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必定会加快,百姓关注的“入园难”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到缓解。
城乡医疗
市人大代表程小华认为,报告提出要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现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不均衡:市级医院由于编制问题,招不到高精尖人才,高学历、高水平的年轻专业人才匮乏;乡镇和村里现在有了新的卫生院和卫生室,但却没有“漂亮”的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很难招,造成区县及乡镇患者涌入上级医院。
程小华建议,除了完善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合理利用原有编制或增加编制吸纳人才,同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投入,尤其是人才投入。
劳动就业
市人大代表周毅华说,近年来,劳资纠纷、劳动关系纠纷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只有把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好,职工才能将精力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应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将职工文化纳入政府大文化建设中,并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相融,作为大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土地流转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成为许多代表热议的话题。市人大代表郭德军说,促进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对引导支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当地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增加就业和劳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他说,目前农民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但又担心利益受损,因为目前土地流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程序,操作无章可循。为此,他建议出台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便于操作的统一标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度,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利益。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美好乡村
孙松良是一名来自屯溪农村的市人大代表,他对美好乡村在报告中多次被提及感到兴奋。他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回去后将立足农村实际,完善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农村产业,着力提升群众素质,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新型城镇化
市人大代表张牧城认为,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要确保新市民融得进城市,避免出现有“城”无“人”、不是“市场”的城镇化。他建议,应将全市作为一盘棋统筹规划布局,结合三区四县各自发展特色定位,编制总体规划及城镇群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社区规划、新农村规划,将徽文化及新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各个环节,同时注重水土、植被、生物链的保护,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环境美化,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黄山市富有现代气息和文化气息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得以实现。
转型发展
市人大代表方虹说,报告提到产业发展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点,为此,我们应坚持走黄山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工业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她建议,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注重提升工业经济的产业素质,做好工业转型发展的规划,绘好蓝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新闻推荐
□ 见习记者 吴玉莲 方姗姗对于一些在铁路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早已没了过年的概念,但是选择这一行却没有后悔。1月22日19:50,K178列车北上驶离黄山车站。20:32,列车乘务人员...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